1.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有( )
A.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B.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C.恰当地配合和运用板书
D.恰当地运用案例
1.AB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有:①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②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③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④恰当地配合和运用板书。⑤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A、B、C三项正确。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
2.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下( )属于自主学习的特点。
A.主动学习
B.独立学习
C.探究学习
D.元认知监控学习
2.ABD【解析】本题考查新课改理念。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特点有:(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3)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元认知监控学习。A、B、D三项正确。C项:探究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D。
3.行列式是我国最传统、最常见的座位形态,关于这种座位摆放方法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教室的容纳量大,学生相互影响较小
B.教师容易在黑板上演示
C.适合小班教学
D.容易形成师生间的地位落差
3.ABD【解析】本题考查座位编排。座位编排的常规做法一般有两种:(1)环形摆放。以教室的中心点为圆心,将座位呈椭圆形摆放,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上课。这种摆放方法的好处在于师生地位平等,相视而坐,没有座位的好坏之分,有利于师生的平等交流和问题讨论。不利之处在于教室摆放的课桌数量有限,教师讲课时不能用黑板演示,这种摆放方法比较适合小班教学、低年级教学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2)行列式摆放(也叫前后摆放),即学生前额对后脑,左肩靠右臂。可以单行摆放,也可以两行或者多行摆放,中间适当留出走道。这种摆放方法的优点在于教室的容纳量很大,学生相互影响较小,教师立于讲台上课时,由于地位的落差可以对全班学生形成压力,且容易在黑板上演示。不足之处在于存在座位间的视觉差异、教师对学生的压力差异,客观上形成了座位的好、中、差,这也是现在很多班主任觉得座位难排的主要原因。故本题选ABD。
4.关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有( )(常考)
A.教学不参与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发展是一种纯粹的外部过程
B.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C.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
D.在教学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儿童现有的水平和在他人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
4.BCD【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作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5.小学阶段正是人的记忆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有( )
A.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B.机械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C.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D.形象记忆在小学阶段仍具有重要作用
E.小学生还不具备抽象记忆的能力
5.ACD【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包括:(1)有意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无意识记的主导地位。(2)意义识记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识记的主导地位。故B项不正确。(3)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故E项不正确。故本题选ACD。
6.狭义的教学特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其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授,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 ),使其获得发展。
A.技能
B.情感
C.态度
D.能力
6.ACD【解析】本题考查狭义的教学概念。狭义的教学特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其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授,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得到发展。A、C、D三项正确。B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CD。
7.我们今天不断强调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有( )
A.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B.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C.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D.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7.BC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教学是指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表现在:(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B、C、D三项正确。A项:选项说的是教学的概念,不是教学的价值。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CD。
8.下列现象能用奥苏伯尔提出的内驱力理论来解释的情形有( )
A.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而学习
B.为了赢得出国游玩的机会而学习
C.为了赢得班级地位和自尊而学习
D.为了探索天文学知识而学习
8.ACD【解析】本题考查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分类。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3)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赞许或认可而独立学习的一种需要。“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而学习”属于附属内驱力,“为了赢得班级地位和自尊而学习”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了探索天文学知识而学习”属于认知内驱力。因此,A、C、D三项正确。B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CD。
9.关于物质奖励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物质奖励会使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此消彼长
B.单纯加大外部物质奖励,学生一旦学习失败,会造成学习动机下降
C.物质奖励易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活动之外,有可能削弱内部动机
D.物质奖励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E.若能使物质奖励具有精神奖励的性质,则对外部动机的激发作用更明显
9.ABC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中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在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中,存在德西效应。德西效应指的对一个由内部动机引起的行为给予奖励,反而会削弱内部动机。A项:对内部动机引起的行为给予奖励,反而会削弱内部动机。所以物质奖励会使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此消彼长。A项正确。B项:单纯加大外部物质奖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会逐渐外化,当其失败,没有得到相应其想要的结果时,学习动机会下降。B项正确。C项:符合德西效应,若对一个由内部动机引起的行为给予奖励,反而会削弱内部动机。C项正确。D项:不符合德西效应。与题干不符,排除。E项:物质奖励会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若使物质奖励具有精神奖励的性质,例如说使物质奖励具有表扬或鼓励性质,这会进一步加大外部动机的激励作用。E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