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不属于实施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本要求的是( )
A.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B.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C.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D.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1.D【解析】本题考查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贯彻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D项说法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A、B、C三项:均是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学校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进行红色教育,参观博物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参观科技馆进行科技文化教育。这种德育方法是( )
A.实践锻炼法
B.情境教育法
C.明理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2.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明理教育法是指通过引导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经过思想情感上的沟通与互动,让他们明悟道德真谛,自觉践行的方法。学校德育对青少年学生运用明理法一般采取说理或说服的方式。说服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参观、访问、阅读书籍报刊等。题干中,学校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进行红色教育,参观博物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参观科技馆进行科技文化教育,都属于明理教育法。C项正确。A项:实际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情境教育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自我修养法又称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3.教师讲解热力环流时,首先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待学生对热力环流有了初步认识,再结合城市风、海陆风谷风进行论证。该讲解方式属于( )
A.归纳式讲解
B.描述性讲解
C.叙述性讲解
D.演绎式讲解
3.D【解析】讲解有演绎式讲解、归纳式讲解和类比式讲解三种方法。其中,演绎式讲解是一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又称为原理一例证式讲解。例如教师讲解热力环流,首先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对热力环流有了初步认识,再结合城市风、海陆风和山谷风进行论证。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例子、因此题干中描述的即为演绎式讲解。D项正确。
4.原始社会里,为了传承文化习俗,教学的方法主要是模仿和传说。在文字产生后的古代社会为了掌握知识,才出现读、问答。在科学比较发达的社会,为掌握系统学科知识,需要用演示实验、操作与设计等。上述表述体现了教学方法的( )特征。
A.统一性
B.多样性
C.规范性
D.目的性
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的特征。教学方法具有目的性和双边性、多样性和整体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其中,目的性是指教学方法产生于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是为目的、任务服务,并受其制约的。历史上为了解决不同的教学目的、任务,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方法。题干表述说明了由社会发展所引发的教学目的、任务及内容的不断更新,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动力,符合教学方法的目的性。
5.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集中体现出新课程重视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培养实现的关键在于( )
A.提升教师素质
B.提高经济水平
C.改变学习方法
D.招收高智商学生
5.C【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相关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为了适应时代要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须提倡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就是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6.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这体现了( )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C.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
D.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发展
6.A【解析】本题考查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造就产品。产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会改变;要说变,那就是磨损、消耗和毁灭。而我们造就的人才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我们要学会开发和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智力,让他们的智力在学习和活动中得到长足发展,要教他们怎么做人,让他们学会一种在社会上生存的本领,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A项正确。B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规范教育,其基本思想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C、D两项: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人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具有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权利,李老师对班上的小刚近期的学习表现作出评价,这里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
A.教育物质
B.教育活动
C.精神产品
D.评价方法
7.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有三项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其中,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等。题干中,“李老师对班上的小刚近期的学习表现作出评价”,这里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教师评价这一教育活动。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8.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交流和互访
D.培训和流动
8.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年修正)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9.下列不符合我国《教师法》规定的是( )
A.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B.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C.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D.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最低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9.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故本题答案为D。
10.( )是衡量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尺度,也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A.教学行为
B.教学技能
C.教学方法
D.教师职业道德
10.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技能的运用是衡量教师专业成熟度的重要尺度,也是教师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