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每日一练
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239期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26     编辑:新媒体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李老师穿拖鞋去上课这种行为违背了( )的要求。
A.衣着得体,举止文明
B.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C.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D.高尚情操,知荣明耻
1.A【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其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题干中,李老师穿着拖鞋去上课,形象与教师这个职业格格不入,违背了为人师表中“衣着得体举止文明”的规定。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2.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就要做到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于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B.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
C.为人师表具有单一的服从性
D.为人师表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2.C【解析】本题考查为人师表的特征。为人师表的特征包括:(1)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2)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3)为人师表具有重要的激励性;(4)为人师表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C项为人师表具有单一的服从性,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为正确选项。A、B、D三项:均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3.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有两个主要的特点,教育性强和( )
A.层次性高
B.引导性强
C.理论性强
D.创新性强
3.A【解析】本题考查对于教师良心的认识。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有层次性高和教育性强这样两个特点。层次性高是指由于教师劳动的崇高性质,以及教师本人对这一崇高的职业及其要求有较高的自觉,教师良心在境界上要高于一般的职业良心。虽然教师也是普通人,但职业良心会不断提醒教师注意提高自己的修养。教育性强是指教师良心的榜样作用及判断教师良心的最终标准,其标准关注的就是是否真正符合教育事业的要求,是否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4.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教存”。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 )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师爱
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D.职业信念
4.C【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做到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题干中,“以身立教”是指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符合为人师表的要求。C项正确。A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师爱指的是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职业信念是指个体认为可以确信并愿意做为自身行动指南的认识或看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5.自我评价法是教师个人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原则等评价体系,对自己的道德进行的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判断。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的( ),是教师对自身行为进行判断的主导力量。
A.教学效能感
B.教学行为
C.坚强意志
D.内心信念
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自我评价法是教师个人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原则等评价体系,对自己的道德进行的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判断。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的内心信念,是教师对自身行为进行判断的主导力量。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6.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体现的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C.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D.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6.D【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2001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本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其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指的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体来讲,新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题干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具体目标。D项正确。A项: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指的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指的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指的是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7.某小学在学校国防教育课程基础上设置学校军事训练营,此次训练营上的百余名学生跟着解放军学习和操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哪种方式( )
A.社会服务
B.设计制作
C.考察探究
D.职业体验
7.D【解析】本题考查对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知识的理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关键要素为:(1)考察探究。(2)社会服务。(3)设计制作。(4)职业体验。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验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D项正确。A项: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8.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教师角色不包括( )
A.教育规划的先行组织者
B.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8.A【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包括: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A项不属于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教师角色,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为正确选项。B、C、D三项:均属于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教师角色。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9.新课程改革中包含了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 )三个方面。
A.过程与方法
B.设计与实施
C.智育与体育
D.能力和人格
9.A【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所倡导的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0.关于新课程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 )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B.高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
C.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选修课程
D.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
10.C【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结构的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当选。A、B两项:新课改提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新课改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

1.东汉时期,杨振在担任荆州刺史时,县令王密夜晚送去黄金,杨振坚决拒绝。王密说:“现在是夜里,没有人知道。”杨振正色道:“天知地知我知,怎么没有人知道?”这个故事给广大教师执教的启示有( )
A.要加强自我修养
B.要提高自律能力
C.要严格要求自己
D.要努力做到慎独
1.ABC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相关内容。题干中的这个故事说明了杨振洁身自好。在没有他人知情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接受别人的贿赂,说明杨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体现了其“慎独”的修身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即使在个人独居的时候,也要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行为发生。本题四个选项都是给教师执教的启示。因此,A、B、C、D四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

2.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学方法也随之改进,教学评价的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下列关于教学评价理念的发展特征描述正确的有( )
A.评价主体多元化
B.评价指标多元化
C.评价方法多样化
D.评价重心稳定化
2.ABC【解析】本题考查新课改的相关内容。新课改的评价强调的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基本内涵包括:(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6)评价主体多元化;(7)关于评价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因此,A、B、C三项正确。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

3.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借助书面语言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张老师想运用读书指导法,在实施过程中,他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
A.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B.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爱读书
C.以奖励作为诱导,使学生多读书
D.教会学生作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使学生会用书
E.加强预习和反复指导,倡导阅读课外书籍,向学生推荐书
3.ABDE【解析】本题考查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又称阅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及其他课外书籍获得知识,扩大知识范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激励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深入钻研一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预习、复习;教给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并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做读书笔记等。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组织读书报告会,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A、B、D、E四项正确。C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DE。

三、判断题

1.师德具有刚性约束力,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念。( )
A.正确
B.错误
1.B【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师德规范它与一般职业道德一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没有固定的形式。通常体现为教育观念、生活习惯、理想信念等;师德通过内省和信念来强化,并通过教师的自律来实现。师德不具有刚性的约束力,主要通过内心反省和公众舆论加以约束。故表述错误。

2.新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学科门类和课程比例。( )
A.正确
B.错误
2.B【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由于新的形势、新的需要,为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新课改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的方式,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故表述错误。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
A.正确
B.错误
3.B【解析】本本题考查新课改的相关知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故表述错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