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蔡元培
B.陶行知
C.廖世承
D.潘菽
1.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教育心理学》。C项正确。A项:蔡元培的教育观点有:(1)提出“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中国近代史上,他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2)提出教育独立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1980年初,心理学家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正式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也反映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新成就。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2.D【解析】本题考查的教育心理学的三过程。教育心理学的三过程分别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其中,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D项正确。A、B、C三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3.( )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习和教学的过程。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3.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等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A项正确。B项: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指导地位,起着主导和关键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教学内容是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识传递的知识、策略、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它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录音、录像等。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中,( )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4.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D项正确。A项:观察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调查法是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调查者提出有关的问题,让其回答,了解某一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一心理活动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个案研究法,也叫案例研究法,是指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5.参加面试的时候,面试你的评委往往不会按照《评分表》一一对应地打分,而是根据人的整体印象来评价,你应当用( )心理学流派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A.行为主义
B.官能心理学
C.结构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5.D【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的流派。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题干中“根据人的整体印象来评价”体现了从整体上去评价,属于格式塔学派的观点。D项正确。A项: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等,强调用实验法研究外显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官能心理学”一词,由德国哲学家沃尔弗首先使用。他认为心灵的各种官能是相互分离的,通过训练能够增强。西欧18世纪教育学的形式训练说即以此为依据。以后,凡是把心理分解为各种官能和力量的学说都被称为“官能心理学”。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结构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布鲁纳,强调学科基本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的答案为D。
6.一名小学生上课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当他一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就给予表扬、鼓励,渐渐地他养成了勇于举手回答问题的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用了( )
A.示范法
B.行为塑造法
C.惩罚法
D.强化法
6.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行为改变的方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7)暂时隔离法。其中,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题干中,教师的行为属于强化法。D项正确。A项:示范法指的是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定、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7.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发展( )的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阶段性与差异性
C.定向性与顺序性
D.不平衡性
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包括: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与差异性。其中,定向性与顺序性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C项正确。A项:连续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而且又在此基础上萌发出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不尽相同,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不平衡性指的是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水平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8.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中,2-7岁是哪个阶段(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B【解析】本题考查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其中,前运算阶段(2-7岁)的认知特点包括:(1)“万物有灵论”;(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4)没有守恒概念;(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9.人本主义治疗最有代表性的疗法是( )
A.理性情绪疗法
B.代币法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阻抗
9.C【解析】本题考查心理辅导的方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又称患者中心疗法,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罗杰斯认为,治疗者要集中于来访者的内部心理表现,对来访者始终坚持坦诚和谐、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感情移入性理解的基本治疗态度。由于罗杰斯是人本主义代表人,因此人本主义治疗最有代表性的疗法是来访者中心疗法。C项正确。A项:理性情绪疗法是由艾利斯提出,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引起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发给其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加拿大心理学家塞里把整个应激反应过程分为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10.教育心理学家( )认为低级心理机能是自然的发展结果,是种系发展的产物。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A.维果斯基
B.巴普洛夫
C.布鲁纳
D.桑代克
10.A【解析】本题考查维果斯基的理论。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A项正确。B项:巴普洛夫通过狗进食摇铃实验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桑代克提出试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二、多项选择题
1.提出问题是问卷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问卷中问题的提出需要满足的要求包括( )
A.问题对全部被调查者普遍适用
B.问题的提出要多样
C.问题的提出要明确
D.不直接提问敏感性问题
1.ACD【解析】本题考查问卷的设计。提出问题是问卷设计的一个关键性环节。问卷中问题的提出要满足以下一些要求:(1)问题应满足调查课题的需要;(2)问题对全部被调查者普遍适用;(3)问题的提出要单一;(4)问题的提出要中性;(5)问题的提出要明确;(6)不直接提问敏感性问题。A、C、D三项正确。B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CD。
2.关于乌申斯基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俄国教师的教师
B.主张全国统一学制
C.教育必须去恶扬善,要求给予儿童更多的指导和管束
D.强调直观性教学原则
2.AD【解析】本题考查乌申斯基的相关知识。乌申斯基,19世纪俄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代表作为《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书中提出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积极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巩固性原则。A、D两项正确。B项:夸美纽斯主张全国统一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康德认为教育必须弃恶扬善,要求给予儿童更多的指导和管束。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D。
三、判断题
1.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内容标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材料等。( )
A.正确
B.错误
1.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内容标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材料等。故表述正确。
2.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
A.正确
B.错误
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原理。教育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因此要有意识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但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仅仅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性的框架和方法学的建议,并不提供特定情境中的处方性操作程序。故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