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在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后,会渴望自己像英雄人物一样,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活动。根据马斯洛的层次理论,这属于学生的( )
A.审美需要
B.求知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C【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求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创造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因此,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C项正确。A项:审美需要包括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对行为的完美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求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马斯洛认为人和动物都有积极探索环境的需要,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希望对所遇到的问题能够作出正确的解释。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尊重需要是指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自尊就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等的愿望。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地位、名誉等。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为了获得优秀的成绩而努力,为了取得他人的赞扬而勤奋工作,为了摆脱孤独而结交朋友。这体现了动机的( )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功能
2.A【解析】本题考查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题干中,为了获得优秀的成绩而努力,为了取得他人的赞扬而勤奋工作,为了摆脱孤独而结交朋友,都是在推动得体产生活动,体现了激活功能。A项正确。B项:指向功能是指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C、D两项:维持和调整功能是指动机有助于人们对行为进行调节、选择、控制、定向和导向,使行为按正确的方法与策略向预期的目标前进。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3.小明实际年龄10岁,他通过努力测验10岁组的全部题目,又通过11岁的三道题目(代表6个月智龄)如果10岁组智力测验的平均数95分,标准差10,他的离差智商为( )
A.100
B.105
C.115
D.120
3.C【解析】本题考查韦克斯勒提出的离差智商。韦克斯勒离差智商公式为:IQ=100 15Z=100 15(X?M)/S。其中,Z是标准分数,其值等于被测人实得分数减去同龄人平均分数,除以该年龄组的标准差。X为某人实得分数,M为某人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根据公式,小明的离差智商为100 15*(105-95)/10=115。C项正确。B项: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比率智商(IQ)代表智力水平,反映的是个体的智力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的关系。比率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根据以上公式,小明的智力实得分数为10.5÷10×100=105。与题干不符,排除。A、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4.根据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在智力成分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获得成分
D.情景成分
4.A【解析】本题考查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其中,智力成分亚理论包括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其中,元成分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具有核心作用。A项正确。B项:操作成分用于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知识获得成分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收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5.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活泼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粘液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5.D【解析】本题考查气质类型。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过程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可以将个体的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强、平衡、灵活对应活泼型。D项正确。A项:粘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强、平衡、不灵活对应安静型。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抑郁质的高级神经活动弱对应抑郁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胆汁质的高级神经活动强、不平衡对应不可遏制型。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6.教师对小豪同学的评价有一句话是“凡事能独当一面,碰到事情当机立断”。这一描述体现了性格的( )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6.C【解析】本题考查性格的结构特征。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情绪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其中,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主动克服困难,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例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题干中,教师对小豪同学的评价有一句话是“凡事能独当一面,碰到事情当机立断”。这一描述体现了性格的的意志特征。C项正确。A项:理智特征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例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情绪特征是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例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例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陈规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7.两位学生的物理能力处于同等水平,但在普通中学就读的学生比在重点中学就读的学生对自己物理能力的自我感觉更好。这一现象可以用( )解释。
A.罗森塔尔效应
B.情境干扰效应
C.破窗效应
D.池小鱼大效应
7.D【解析】本题考查印象形成。池小鱼大效应又称大鱼小池效应,是指对于同等能力的学生来说,进入高能力水平或班级的学生要比进入低能力水平学校或班级的学生习得更低的学业自我概念的现象。类似于“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描述。因此,“在普通中学就读的学生比在重点中学就读的学生对自己物理能力的自我感觉更好”符合池小鱼大效应。D项正确。A项:罗森塔尔效应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情境干扰效应指动作技能学习中,区组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好,在保持迁移阶段效果不好;随机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不好,但在保持和迁移阶段效果好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破窗效应是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8.王东在一次区小学生绘画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受到了学校的奖励和肯定,王东感到非常开心,从此以后,王东更加勤奋的练习绘画了。这属于学校群体功能中的( )
A.归属功能
B.支持功能
C.认同功能
D.塑造功能
8.B【解析】本题考查群体心理的概述。群体的心理功能是指群体情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学校中群体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归属功能、支持功能、认同功能、塑造功能。其中,支持功能是指当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行为等得到学校群体的肯定与鼓励时,个体就获得了一种支持的力量,就会增强其进一步努力的信心,成为其前进的动力。B项正确。A项:归属功能是指学校群体能给个体情感上的依靠,使群体内各个成员在发生相互作用时,行为上表现为协调一致,彼此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群体,产生“我们是同班的”、“同校的”等类似情感体验。归属感在一般情况下,不一定表现得很强烈,只有当群体受到表扬与奖励、惩罚与攻击时,归属感才会增强。题干中并没有体现王东对班级的归属情感。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认同功能是指学校群体能使学生或教师对一些重要的、原则的事情或问题,同学校群体保持共同的看法和评价。题干并没有体现王东和班级形成共同的看法和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塑造功能是指学校群体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人格和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学校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9.个体应对挫折的积极反应方式是( )
A.投射
B.逃避
C.退缩
D.升华
9.D【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不同人对挫折的反应有很大差异。这些反应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1)积极的反应方式,如升华、增强努力、改变策略再做尝试等;(2)消极的反应方式,如攻击别人以泄怒气、倒退等;(3)妥协的反应方式,如自我安慰、推诿责任等。其中,升华是指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D项正确。A项:投射是指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投射)于客观或别人。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逃避是趋利避害的表现,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很多人对趋利避害上瘾,只要一感觉不舒服马上就另外寻找慰籍,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去认知和体验。C项:退缩是指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10.为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某班计划每月发行一期班刊。为此,该班组建了班刊编辑小组。这属于学生群体中的(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参照群体
D.一般群体
10.A【解析】本题考查群体的分类。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中,正式群体一般都是根据学校和班级的需要或要求成立的,得到学校、班主任或有关教师的领导。它有明确的目的与任务,有一定的组织纪律,能够正常开展工作或活动,进行总结与提高。它通常包括班级的学生群体、共青团和少先队等;也包括为完成班的某方面的工作或任务而组建的小组,如班刊编辑小组、学科小组、文体小组以及各种庆祝晚会或主题班会的筹备小组等。题干中,为了完成丰富学生精神文化活着这一目标,班级组建了班刊编辑小组,属于正式群体。A项正确。B项:非正式群体是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参照群体是个体在心理上“向往”的群体。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一般群体是与参照群体相对而言的,指的是那些虽然也存在并活动于社会上,但其标准和目标还不足以成为人们行动的楷模的一般性群体。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安全
B.审美
C.尊重
D.认知
1.AC【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求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将直接危及个体的生命。因此,A、C两项正确。B项:成长性需要包括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不回避挑战,甚至刻意追求挑战;不回避紧张状态,甚至刻意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因此,审美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认知即求知需要,是人探求知识、理解知识的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属于成长性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C。
2.影响人格形成发展的因素( )
A.遗传
B.社会
C.家庭
D.学校
2.ABC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其中学校教育、家庭教养方式和同辈群体都属于社会因素。因此,A、B、C、D四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
三、判断题
1.气质是人格的核心成分。( )
A.正确
B.错误
1.B【解析】本题考查性格与人格的关系。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具有独特性,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人格也称个性,它是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因此,性格而非气质是人格的核心成分。故表述错误。
2.幼儿期形成的个性不会影响日后个性的发展。( )
A.正确
B.错误
2.B【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期的特点。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常常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或中坚结构,成长之后的个性也是基于幼儿期已经形成的个性特征为基础。因此,题干描述过于绝对。故表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