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每日一练
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136期
发布时间:2023-10-23     编辑:新媒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科学论

2.18、19世纪,西欧社会一方面因工业革命的爆发对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工人产生了大量需求,另一方面,真正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又充斥着大量等级特权痕迹。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学制是(    )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学制

D.现代型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    )

A.伊里奇

B.桑代克

C.洛克

D.斯金纳

4.在我国,自科举学制以来,考试一直是评价和选拔人才的一种主要方式,考试制度明确规定任何参与考试的个人在考试过程中不能有舞弊行为,一经查实要给予一定处分,体现了教育制度的(    )特点。

A.历史性

B.强制性

C.规范性

D.客观性

5.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

B.普通教育与通用教育相融合

C.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6.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下列不属于我国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

A.师生在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

B.师生在学校生活中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D.师生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7.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而教师的主观因素则是威信形成的根本性的决定因素,主观因素不包括(    )

A.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B.渊博的知识

C.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D.美貌或俊俏的容颜

8.马克思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人,认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这句话反映的学生观是(    )

A.学生是被动发展的客体

B.学生是主动发展的客体

C.学生是主动发展的主体

D.学生是被动发展的主体

9.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此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0.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阶段是(    )

A.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C.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

D.感觉—记忆—理解—判断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经历了以下历程:前制度化教育一制度化教育一非制度化教育。其中,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下列属于形式化教育阶段的是(    )

A.教育主体确定

B.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C.大抵有固定活动场所

D.明确规定各种制度

2.指出或明确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依据的有(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三、判断题

1.“控辍保学”是指为控制学生失学,辍学,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就读,接受义务教育。其中“控”是控制,“辍”是停止、中止,“保”是保护、保障,“学”是学习、接受教育。(    )

A.正确

B.错误

2.与单轨学制相比,双轨学制更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    )

A.正确

B.错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