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每日一练
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29期答案
发布时间:2023-05-15     编辑:新媒体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年2月15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下列属于本年度基础教育工作需要重点落实的文件的是(  D  )

①《关于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

②《“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③《“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④《“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1. D 【解析】2022年2月15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点。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主要围绕“巩固提高、深化落实、创新突破”三个方面开展。第一,抓巩固提高,聚焦“双减”,重点提高“四个水平”。一是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四是提高均衡发展水平。第二,抓深化落实,聚焦重大部署,重点落实“四个文件”。一是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二是落实《“一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三是落实《“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四是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第三,抓创新突破,聚焦关键领域,重点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在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上突破。二是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上突破。三是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上突破。四是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一突破。故正确答案为D。

2.2022年2月23日,教育部表示,“一四五”期间,教育部将遴选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我国第一所由公办高职转设为职业本科学校的大学是(  C  )

A.天津职业大学

B.新疆职业大学

C.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D.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答案解析:2. C 【解析】2022年2月23日,教育部表示,“一四五”期间,教育部将遴选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2022年,教育部将完善“职教高考”项层设计,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推动“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由公办高职转设为职业本科学校的大学。故正确答案为C。

3.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C  )

A.分析综合

B.推理演绎

C.尝试错误

D.逻辑整合

答案解析:3. C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是直观的、具体的。因此,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其活动过程依靠具体动作,是展开的,而且有许多无效的多余动作。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4.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某学生自发产生的积极行为被肯定,他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B  )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精神分析学习理论

D.符号学习理论

答案解析:4. B 【解析】本题考查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题干中,学生自发产生了积极行为再给予刺激强化,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符合操作性条件理论的观点。B项正确。A项: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他把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先有刺激后有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精神分析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他提出行为的动机源于强大的内在驱力和冲动,如性本能和攻击本能。他还认为成人的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童年经历所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心理学家需要做的就是理解这种内在驱力,无论它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会赋予行为能量并指导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符号学习理论是托尔曼提出的,他通过白鼠迷宫实验,提出符号学习理论基本观点:(1)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2)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形成认知地图);(3)在外部刺激(S)与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介变量(O)。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5.某同学精力旺盛,喜欢争强好胜,为人热情直率,表里如一,但易感情用事,此同学的气质类型最可能是(  A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解析:5. A 【解析】本题考查气质类型的特点。胆汁质的气质类型特点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题干中该同学的气质类型最可能是胆汁质。A项正确。B项:多血质的气质类型特点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黏液质的气质类型特点为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忍),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工作,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抑郁质的气质类型特点为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6.教师制作有关“太阳系形成”的微课,应首先(  D  )

A.分享微课制作经验

B.制作相关练习测试

C.制作微课视频

D.进行微课教学设计

答案解析:6. 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选择、安排、确定的构想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评价等活动过程的策划。教师制作有关“太阳系形成”微课,应首先进行微课教学设计。D项正确。A、B、C三项:虽与制作微课有关,但均不是首先要进行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7.以下关于情绪情感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D  )

A.情绪情感都是一种主观体验

B.凡是能满足人需要、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C.情绪主要是与生理需要联系,情感主要与社会需要联系

D.激情是一种激烈而短暂的情感状态

答案解析:7. D 【解析】本题考查情绪与情感。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情绪体现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相关。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情感的产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伴随着认识而产生的心理过程,凡是能满足人需要、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它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当选。A、B、C三项:均为正确说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8.孙老师上语文课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注释。孙老师使用的教学策略是(  B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联想策略

答案解析:8. B 【解析】本题考查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见的精加工策略有: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略词法、首字联词法、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联系实际生活;利用背景知识;PQ4R法。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精加工策略包括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出注释等。题干中,孙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注释运用的是精加工策略。B项正确。A项: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联想策略是指学习者由此事物推想到与之有联系的另一事物的学习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9.班级中有的学生做事认真,有的学生粗心大意,这种差异主要由于个体的(  B  )不同。

A.能力

B.性格

C.需要

D.意志

答案解析:9. B 【解析】本题考查性格的结构特征。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1)态度特征;(2)意志特征;(3)情绪特征;(4)理智特征。其中,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题干中,做事认真或粗心大意都体现了性格的态度特征。B项正确。A项: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需要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10.下列迁移理论中,完全忽略主体因素对学习迁移产生影响的是(  A  )

A.共同要素论

B.形式训练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答案解析:10. A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忽略了主体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这会使人们对迁移产生悲观态度。A项正确。B项:形式训练说代表人物为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是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从形式训练的观点来看,迁移是通过对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强调个人能力的发展。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概括说代表人物为贾德,实验为水下击靶实验。观点为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关系理论即关系转化说,代表人物为苛勒。观点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人所迁移的是顿悟———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根据这一迁移现象,关系转化理论强调个体的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二、多项选择题

1.习近平2022年4月21日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的回信指出,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更多。(  ABCD  )的高素质人才。

A.听党话

B.跟党走

C.有理想

D.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

答案解析:1. ABCD 【解析】习近平2022年4月21日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的回信指出,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故正确答案为ABCD。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教学模式包括(  ACD  )

A.交互式教学模式

B.程序式教学模式

C.支架式教学模式

D.情景式教学模式

答案解析:2. ACD 【解析】本题考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有抛锚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制、探究学习、随机通达教学。其中,交互式教学是在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是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学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A项正确。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为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来促进学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C项正确。情景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D项正确。故A、C、D三项正确。B项:程序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主张运用联结主义的原理,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CD。

3.下面符合小学生观察特点的有(  ABCD  )

A.观察缺乏精确性

B.观察缺乏顺序性

C.观察目的性较差

D.观察缺乏深刻性

E.观察缺乏果断性

答案解析:3. ABCD 【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观察力目的性较差,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注意力常常在受新异刺激影响时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2)观察缺乏精确性,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即观察不够精确;(3)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这样则导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4)观察缺乏深刻性,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A、B、C、D四项正确。E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D。

三、判断题

1.学习任务越难,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B  )

A.正确

B.错误

答案解析:1. B 【解析】本题考查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中等程度动机的水平最有利于完成任务。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故表述错误。

2.“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可塑性。(  B  )

A.正确

B.错误

答案解析:2. B 【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特征。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人格的稳定性指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比较稳定,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具有一贯性,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影响。题干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意思是: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体现了人格的稳定性。故表述错误。

3.记忆中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均属于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A  )

A.正确

B.错误

答案解析:3. A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其中,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其中,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来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属于顺向负迁移。倒摄抑制是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属于逆向负迁移。因此,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均属于学习中的迁移现象。故表述正确。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