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某小学用剪纸装点校园,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把剪纸开发成一门课程,此课程属于( A )
A.校本课程
B.国家课程
C.地方课程
D.艺术课程
答案解析:1.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题干中,某小学主要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开设剪纸课程,属于校本课程。A项正确。B项:国家课程是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地方课程是指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各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通过课程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艺术课程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下列关于教与学辩证统一关系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C )
A.教师是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主体
B.学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主体
C.教学的中心是儿童,教师处于顾问地位
D.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矛盾统一过程
答案解析:2.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主体,引导着学生不断地朝既定目标前进;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他们的共同客体则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当然教学过程不是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的简单相加,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统一。C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为正确选项。A、B、D三项:均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3.课程评价是学习课程活动的基本环节,从不同的维度,以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 D )是由评价对象之外的有关人员进行的评价,如专家评价。我国中小学的毕业会考是( )
A.个体内差异评价;定性评价
B.自我评价;相对评价
C.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D.他人评价;绝对评价
答案解析:3.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评价。外部评价(他人评价)是指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看得见的、众所周知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题干中,专家评价属于他人评价。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中小学毕业会考属于绝对性评价。D项正确。A项: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定性评价是指对评价材料做“质”的分析,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内部评价也就是自我评价,是指由课程设计者或使用者自己实施的评价。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总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在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比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或考试及其成绩的全面评定。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指的是( B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
B.启发性
C.直观性
D.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解析:4.B【解析】本题考查《学记》中的教学原则。题干中的名言可翻译成: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项正确。A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5.校风、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课程类型中的( C )
A.学科课程
B.国家课程
C.隐性课程
D.经验课程
答案解析:5.C【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的影响。题干中的校风、学风等学校文化就是典型的隐性课程。C项正确。A项: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制的课程,即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国家课程是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6.教学演示是直观教学的基本方法,落实直观性教学原则对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措施之一,是在进行教学演示过程中处理好( A )关系。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B.学生自导和教师服务
C.抽象概念和理性思维
D.感应经验和直接思维
答案解析:6.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应在进行教学演示过程中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关系。A项正确。B项:学生自导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活动为主,学生控制着学习的总过程,处于学习的核心地位,而教师的指导和服务则始终贯穿于学生的自学活动中。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感应经验和直接思维是强调以经验为依据决断问题,它具有内容的重要性、直观的感知性、认识的表面性、观察的局限性等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7.如果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与体系,比较适合的课程类型是( D )
A.活动课程
B.经验课程
C.隐性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解析:7.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按照学科内容的属性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制的课程,即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千百年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遗产。因此,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学科课程。D项正确。A、B两项:活动课程也被称为经验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而编制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8.老师课下让同学们相互配合,模拟地球公转,属于( A )
A.实际操作法
B.独立练习法
C.发散思维法
D.实验对照法
答案解析:8.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实际操作法指的是学生通过练习、实验和实习等实际活动,学习、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与技巧的方法。题干中,同学们相互配合,模拟地球公转,属于实际操作法。A项正确。B项:独立练习法,即学生独立练习活动内容的练习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发散思维法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实验对照法是根据事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而揭示其属性的一种科学实验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实验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群,其中一个是“对照组”,做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或几个是“实验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9.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A )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终结性评价模式
答案解析:9.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计划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斯克里文,基本观点是:(1)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到“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上来;(2)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3)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A项正确。B项:目标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泰勒,基本观点是:(1)确定课程目标(最为关键的一步);(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过程评价主要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功能:(1)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2)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3)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4)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5)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通常学科课程强调的是终结性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0.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具有规约作用,是确立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依据“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确立的教学原则主要是( B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解析:10.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是依据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B项正确。A项: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教学的种类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型每题有2-5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请选出作答;每题4分。)
1.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与教学过程的深度结合,智慧化的课堂教学正在讯速发展。以下属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 ACE )
A.慕课
B.交际教学
C.翻转课堂
D.项目教学
E.云课堂
答案解析:1.ACE【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的模式。慕课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云课堂"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课堂形式。因此,A、C、E三项正确。B项: 交际教学法强调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教学,改变传统上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解析、理解、练习的教学模式。它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语言文化现象进行交流和讨论。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项目教学是一种能够体现职业导向的要求,反映企业工作实践的教学方法,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来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CE。
2.走进B学校,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和“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走进操场,同学们正在举行升旗仪式,过了一会儿,同学们回到各自的教室拿起语文课本大声朗读起来。按照课程呈现形式划分,案例中属于隐性课程的有( BCD )
A.语文课本
B.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
C.校训
D.升旗仪式
答案解析:2.BCD【解析】本题考查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的影响。隐性课程包含校园环境、学校建筑、校风、学风、校训、升旗仪式、团队活动等。B、C、D三项正确。A项:语文课本属于显性课程。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被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CD。
三、判断题(本题型需判断题干所述正确或错误,请选出作答;每题2分。)
1.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考查性评价。( B )
A.正确
B.错误
答案解析:1.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成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所以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属于形成性评价。故表述错误。
2.“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这一思想强调的教学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A )
A.正确
B.错误
答案解析:2.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题干中,“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出自《荀子·儒效》,意思是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实行,才能明白事理。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故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