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我国古代学校名称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周—乡学
B.春秋—稷下学府
C.汉代—太学
D.隋唐—国子学
1.AC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西周出现了国学和乡学;汉代的太学;隋唐时期设有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弘文馆和崇文馆;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由官家办学、私家主持的学校。故本题答案为ACD。
2.春秋成周时期,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它依靠( )来发展教育事业。
A.自由办学
B.自由就学
C.自由讲学
D.自由竞争
2.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私学的特征。与官学强大的政治与经济后盾相比,私学依靠自由办学、自由就学(或称入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来发展教育事业。这也就决定了私学从一开始就带有开放的色彩。故本题答案为ABCD。
3.下列关于学校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B.学校硬件设备属于物质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D.学校文化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共同习得的
3.ABD【解析】本题考查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校园设施等。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因此,A、B、D三项正确。C项: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是指保证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D。
4.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是指教师的( )
A.学科知识素养
B.人格特征
C.教育专业素养
D.广博的文化素养
4.ABC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全面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灵活实际的能力素养等方面,包括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以及教师的人格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素养,是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教师的人格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教师的职业信念、教师的性格特点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等。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A、B、C、D四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
5.2020年3月5日,凤凰网有这样一段文字:“1917年1月至1927年7月蔡元培断断续续执掌北大十年余。他既非北大的创校校长,也非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但是只有他被北大人称为永远的校长。”蔡元培值得不断追怀,在于( )
A.思想自由、兼容井包
B.提出“美育
C.毛泽东评价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D.提出“五育并举
5.ACD【解析】本题考查蔡元培的思想。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后,对北大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主要措施有:(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A、C、D三项正确。B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CD。
6.德育过程是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 )构成。
A.自我期望能力
B.自我评价能力
C.自我调控能力
D.自我认识能力
6.ABC【解析】本题考査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志。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期望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也有说法认为,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故本题答案为ABC。
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下列对这一过程说法正确的有( )
A.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B.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C.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D.儿童在三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7.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它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儿童在3岁之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一直到少年期达到成熟。这时候儿童能够从原来相信别人的评价而转向自我评价,对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步发展,对具体行为的评价水平也发展到一种概括程度的评价。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少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8.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需做到( )
A.严而有形
B.严而有度
C.严而有恒
D.严而有方
8.BCD【解析】本题考查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教师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而有理是指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应当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严而有度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接受能力应有一个正确的估量,才能对学生提出符合他们实际情况,能为他们所接受的适度的要求。严而有方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有办法促使学生乐意地去接受、确确实实地去执行。严而有恒是指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因此,B、C、D三项正确。A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CD。
9.下列德育方法中属于说服教育法的是( )
A.报告
B.奖励
C.参观
D.表扬
9.AC【解析】本题考查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法的基本方式:(1)语言说服是指用文字语言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如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辩论、读书指导等;(2)事实说服是指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等。A、C两项正确。B、D两项: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以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其中,奖励和表扬属于品德评价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C。
10.德育中运用奖励和处罚时,应注意( )
A.发扬民主
B.坚持严格要求
C.注重宣传和教育
D.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E.公正公平,合情合理
10.ACE【解析】本题考查品德评价法的要求。德育中运用奖励和处罚属于品德评价法。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做到当奖则奖,当罚则罚,奖励处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主观片面。(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只有发扬民主,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使奖惩公平合理,富有教育意义。(3)注重宣传与教育。进行奖励与处分,是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修养。所以,要有一定形式与声势,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并通过墙报、广播、橱窗等加以宣传,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B选项属于实践活动法的要求,D选项属于陶冶法的要求。故本题答案为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