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小赵想换工作,新工作的收入会更高,但是工作环境会有些不适应;如果留在原单位,尽管收入差些,却有习惯了的工作环境和即将升职的机会,小赵觉得难以抉择。这种情况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1.D【解析】本题考查多重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也叫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题干中,小赵对换新工作或者留在原单位难以选择,属于典型的多重趋避式冲突。D项正确。A项:双趋式冲突也叫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双避式冲突也叫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趋避式冲突也叫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在情绪理论中,强调情绪的产生源于大脑皮层对刺激的衡量和评价的是(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评定—兴奋说
C.坎农—巴德学说
D.认知生理结合论
2.B【解析】本题考查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她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大脑皮层对刺激情境的评估,认为刺激情境并不能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的模式是:刺激→评估→情绪。B项正确。A项: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情绪是因身体器官对特殊的兴奋刺激反射性变化而产生的。情绪经验的产生过程是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刺激会引起个体的生理或身体的反应,如身体器官、内脏和肌肉的反射性变化,正是由于这些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导致了个体的情绪经验,产生情绪。例如,幼儿手指受伤流血(刺激),引起哭泣(反应),继而感到悲伤(情绪)。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中心不是在周围神经系统,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当丘脑被唤起并活动时,情绪就产生了,情绪感觉是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系统共同激起的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认知生理结合论,即认知—生理结合说,又称为沙赫特—辛格理论。该理论认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3.当同学们看到本班篮球队在篮球决赛中获胜时欢呼雀跃,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 )
A.激情
B.热情
C.应激
D.心境
3.A【解析】本题考查情绪的状态。情绪的状态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其中,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它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题干中,同学们看到本班篮球队在篮球决赛中获胜时欢呼雀跃是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行为,这种情绪属于激情。A项正确。B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应激是外部压力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它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激情
4.A【解析】本题考查情感的分类。按照情感的社会内容的不同,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其中,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题干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担忧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是用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属于道德感。A项正确。B项: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激情属于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其中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5.能约束自己的言语和动作,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动计划,这体现了意志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5.D【解析】本题考查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制性和意志的坚持性。其中,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强的人,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D项正确。A项: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方面的意志品质。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6.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为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以下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 )
A.能力
B.思维
C.信念
D.需要
6.A【解析】本题考查个性心理。心理现象又称为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差异。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其中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包括能力和人格(性格、气质和自我调控系统)。A项正确。B项: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C、D两项:属于个性心理中的个性倾向性。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7.主张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整体先于部分,整体高于部分的心理学派是( )
A.认知心理学
B.格式塔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机能主义心理学
7.B【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格式塔心理学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B项正确。A项: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认识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充分发展,以期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流派,研究内容庞大。机能主义心理学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主张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有机体的需要和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8.幼儿计算数手指,不上手不会算,属于( )思维。
A.直观动作
B.具体形象
C.抽象逻辑
D.总计概括
8.A【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实践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是直观的、具体的。幼儿计算数手指属于直观动作思维。A项正确。B项: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9.下列有关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演绎推理-垂直迁移
B.归纳推理-水平迁移
C.前摄抑制-逆向负迁移
D.倒摄抑制-逆向正迁移
9.A【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分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其中垂直迁移指的是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一般到具体的推理过程。演绎推理属于垂直迁移。A项正确。B项:归纳推理是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推理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推理属于垂直迁移。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前摄抑制指的是先学习内容对后学习内容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因此是顺向负迁移。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因此是逆向负迁移。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可变性的表现
B.“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是激情的表现
C.“触景生情”是无意回忆
D.“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体验
10.C【解析】本题考查对无意回忆的认识。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无意回忆的特点是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经验。“触景生情”是不由自主的,不需要意识努力的回忆,属于无意回忆。C项正确。A项: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的表现。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和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弥散。“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就体现了心境的弥散性。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它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范进中举的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激情。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应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每堂课的信息投入量,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
B.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实际任务
C.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将其系统化
D.合理安排教学
1.ABCD【解析】本题考查记忆规律的应用。A项情绪对记忆活动有明显影响,教师要善于调节课堂情绪气氛,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B项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实际任务,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记忆的针对性。C项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有利于知识的精加工,并将其系统化。D项合理安排教学,有利于学生课上的消化、吸收。因此,A、B、C、D四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
2.以下描述符合意志果断性特点的有( )
A.不假思索、立刻执行
B.与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相反
C.反复思考,犹豫不决
D.做决定时考虑主客观条件和行动后果
E.能在复杂情境中迅速做出判断
2.ABDE【解析】本题考查意志品质。意志的果断性善于在复杂的情境中明辨是非,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及时地投入行动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优柔寡断的人遇事犹豫不决,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在认识上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斗争时间过长,即使执行决定也是三心二意。草率的人则相反,他们在辨明是非之前,不负责任地做出决断,凭一时冲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行动的后果。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A、B、D、E四项正确。C项:优柔寡断的人遇事犹豫不决,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在认识上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斗争时间过长,即使执行决定也是三心二意。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DE。
3.下列选项中属于趋避动机冲突的有( )
A.进退维谷
B.忠孝难以两全
C.爱吃巧克力却担心发胖
D.想请人帮忙又怕被拒绝
3.CD【解析】本题考查动机冲突的类型。动机冲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其中,趋避冲突也叫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C、D两项都是对同一件事情想要接近,又想回避引起的冲突,属于趋避冲突。C、D两项正确。A项:属于双避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属于双趋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D。
三、判断题
1.一针见血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 )
A.正确
B.错误
1.B【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包括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批判性、灵活性、逻辑性等。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是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一针见血比喻直截了当,切中要害。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而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指能单刀直入的指向问题核心,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在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故表述错误。
2.记忆是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的过程。( )
A.正确
B.错误
2.B【解析】本题考查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题干中表述不完整。故表述错误。
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体现了意志的坚韧性。( )
A.正确
B.错误
3.B【解析】本题考查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其中,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标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题干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表现个体有主见,不易受暗示,体现了意志的自觉性。故表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