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每日一练
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207期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25     编辑:新媒体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优秀,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到学生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
A.养成竞争意识
B.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1.B【解析】本题考查人际关系中竞争的概念。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以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竞争也能使学生较好地发现自己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和自己的局限性,并且自觉地克服某些不良的人格特征。竞争还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与工作的兴趣,使集体生活更富有生气。因此适度的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2.于老师在布置物理作业时,只出了一道题,但要求学生用五种以上的方法解决,说明他重视培养学生的(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常规思维
2.B【解析】本题考查对思维类型的理解。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以划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一个方法。题干中,于老师只出了一道题,但要求学生用五种以上的方法解决,说明他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B项正确。A项:聚合思维也称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是直观的、具体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常规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3.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时,可以产生(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3.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可以产生特殊迁移。D项正确。A项: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负迁移指的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4.通过蝙蝠超声波的效仿制造出雷达这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酝酿效应
D.功能固着
4.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知识经验、原型启发和情绪与动机。其中,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题干中,通过对蝙蝠超声波定位的仿效,制造出雷达,这就是根据蝙蝠超声波定位的现象解决了雷达的问题,即原型启发。B项正确。A项:思维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酝酿效应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5.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学生学习课间操属于(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运动技能
D.认知策略
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从学习结果来说,加涅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五类。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课间操属于运动技能的学习。C项正确。A项: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智慧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6.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学习思想与( )比较一致。
A.快乐学习
B.合作学习
C.具身学习
D.深度学习
6.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类型。具身学习的“学”是真实可感的,让学生体验各种经历,并由此将知识以及其他的各种可能转化为自身的经验,实现自身的“细微变化”。具身学习架设了一个认识世界的通道,学习由“以书本作为世界”转变为“以世界作为书本”。学生面对的学习空间变大,学习时间变长,视野变宽。题干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要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经验。C项正确。A项: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把学习视为一种很有趣的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深度学习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7.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是不同的,初中阶段主要是( )
A.直观行动思维
B.形象抽象思维
C.以经验为主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7.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年龄阶段思维特点。初中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但属于“经验型”的,到了高中阶段“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化。C项正确。A项:直观行动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是直观的、具体的。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形象抽象思维表述有误。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没有形象抽象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小学阶段的思维思想是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8.在心理咨询中,辅导老师说“我明白,请继续说”,这运用的是( )
A.面质技术
B.反映技术
C.鼓励技术
D.询问技术
8.C【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心理咨询技术。鼓励技术是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如说“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然后呢”;“原来如此”;“有意思,我正陪着你”等。题干中辅导老师说“我明白,请继续说",这运用的是鼓励技术。C项正确。A项:面质技术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各种矛盾,促进求助者对自己的探索和认识,最终帮助其实现统一。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反映技术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会谈中的言语、思想或情感进行编排,并有选择的注意求助者的主要想法和其中明显或隐含的情感反馈给求助者,协助其接纳、觉察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询问技术即问问题,但不要提过多的问题,少提封闭式的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如“你能说说原因吗?”不但要问事实,还要问看法与感受,如“我想知道你对这事的感受如何?”。与题干不符,排除。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9.( )指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A.逆向搜索法
B.启发式策略
C.算法式策略
D.手段—目的分析法
9.C【解析】本题考查算法式策略。算法式策略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这种策略一般可以保证成功,但太费时间。C项正确。A项:逆向搜索法就是从目标状态出发进行的搜索,通常是与正向搜索同时进行(双向搜索),如果正向搜索时新扩展的状态是逆向搜索中出现过的,将两段搜索路径连接起来就是找到了一个解(通常是一种搜索步数最少的解)。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启发式策略就是根据目标的指引试图不断地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从而试探那些只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有价值的操作。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手段—目的分析法是指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将问题划分成许多子问题后,寻找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10.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的是( )
A.蝴蝶起舞
B.野鸭迁徙
C.小狗绕道取食
D.蜘蛛结网
10.C【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定义的理解。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小狗绕道取食的行为属于学习。C项正确。A、B、D三项:蝴蝶起舞、野鸭迁徙和蜘蛛结网均属于本能,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

1.斯腾伯格在智力理论中提出,人的智力由哪几种相对独立的能力组成?( )
A.分析性智力
B.创造性智力
C.应用性智力
D.学习性智力
1.ABC【解析】本题考查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应用性)智力三个方面。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这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组成的。多数人在这三种能力上存在着不均衡,个体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这三种能力的不同组合上。A、B、C三项正确。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

2.下列关于从众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所在团体的规模越大,越不容易从众
B.群体成员越有想法,越不容易从众
C.群体成员的一致性越高,越容易从众
D.群体成员在团体中的地位越低,越容易从众
2.BCD【解析】本题考查从众的相关知识。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如下几个。①团体规模大小:一般情况下,所处的团体规模越大,越容易从众。②团体的凝聚力:团体凝聚力越大,越容易从众,若团体没有凝聚力,一般不会从众。③在团体中的地位:地位越高,越不容易从众。④个性特征:一个人如果非常有自信又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就不容易从众。B、C、D三项正确。A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CD。

3.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下列属于流体智力的有( )
A.运算速度
B.语言文字能力
C.推理能力
D.判断力
3.AC【解析】本题考查卡特尔的智力理论。卡特尔将智力分成了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指的是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例: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思维的敏捷性等。因此,A、C两项正确。B项:晶体智力主要指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属于晶体智力。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C。

三、判断题

1.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能力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
A.正确
B.错误
1.A【解析】本题考查个别差异。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发展类型和表现早晚三个方面,其中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能力早期的显露和大器晚成两个方面。题干中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属于能力表现早晚,是能力个体差异的表现。故表述正确。

2.在瞬时记忆信息到短时记忆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必须有注意的参与。( )
A.正确
B.错误
2.A【解析】本题考查记忆的主要类型。根据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可划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的特点时间极短:一般是0.25~1秒,最长不超过4~5秒。如此短暂的信息,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消失;若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并且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转换取决于注意。所以在瞬时记忆信息到短时记忆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必须有注意的参与。故表述正确。

3.学校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给予的惩罚类型属于行政处分。( )
A.正确
B.错误
3.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责任类型的辨析。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教育法律责任主要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追究违宪责任。行政处分是由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对其所属人员予以的惩戒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等。行政处分有时也称纪律处分。而学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宜实施的惩罚类型是行政处分,更多情况下我们称之为纪律处分。故表述正确。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