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教学媒体是现代教学( C )
A.内容
B.目的
C.手段
D.结果
答案解析:1.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教学媒体的理解。不管是哪种教学媒体,在我们教学过程中都是一种手段,用来帮助教学的。C项正确。A、B、D三项都与题干无关,现代教学媒体使现代教学的手段,并不是内容、目的或结果。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张老师将多媒体技术和语文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编制出大量声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张老师编制的课件主要体现了多媒体信息的( B )
A.直观性
B.集成性
C.交互性
D.可扩张性
答案解析:2. B【解析】
本题考查多媒体的主要特征。多媒体的关键特性主要包括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这三个方面,这是多媒体的主要特征,也是在多媒体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多媒体的集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媒体信息媒体的集成,二是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与设施的集成。各种信息媒体应该能够同时地、统一地表示信息。尽管可能是多通道的输入或输出,但对用户来说,它们就都应该是一体的。这种集成包括信息的多通道统一获取、多媒体信息的统一存储与组织,以及多媒体信息的表现合成等各方面。题干中,老师将多媒体技术和语文学科紧密结合,绘制了大量声图文并茂的课件是为了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通道同时、统一地获取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媒体的集成性。B项正确。A项:直观性是易错选项。首先,直观性并不是多媒体的特性。其次,题干中声图文并茂的课件是指视觉、听觉信息的集合。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多媒体的第二个关键特性是交互性。长久以来,人们在很多情况下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收信息,例如,看电视、听广播。多媒体系统将向用户提供交互式使用、加工和控制信息的手段,为应用开辟更加广阔的领域,也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的信息存取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群体性讨论、发表看法,借以交流信息、互相启发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D )
A.读书指导法
B.演示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答案解析:3.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D项正确。A项: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学生学会自己按照一定的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4.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主要特点不包括( D )
A.大规模
B.开放
C.共享
D.面对面
答案解析:4. D【解析】本题考查慕课的特点。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 教育”的产物。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的特点为以下几点:(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协议;(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因此,面对面不属于慕课的特点,D项为正确选项。A、B、C三项:均属于慕课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5.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媒体资源的是( D )
A.设计的经验
B.演戏的经验
C.学习的经验
D.广播的经验
答案解析: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媒体资源的分类。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视听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认为人的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得来的,有的是由间接方式得来的,各种经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十个阶层: ①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演戏。 ②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野外旅行、参观展览、电影与电视、广播、录音、照片、幻灯。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人类获得经验,换句话说也就是获取了事物的信息,而成为自身的经验。第一类经验,是通过亲身对事物的接触与实践去获取事物的信息;第二类经验,是通过观察事物和承载事物信息的媒体去间接获取事物的信息,即教学媒体资源;第三类是通过抽象符号的媒体去获取事物的信息。因此广播属于观察的经验,即教学媒体资源。D项正确。A、B两项: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都属于做的经验,是通过亲身对事物的接触与实践去获取事物的信息。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无此项说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6.近年来兴起的慕课(MOOC)是指( A )
A.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B.大范围深度改革课程
C.大规模设计开发课程
D.大范围深度实施课程
答案解析:6.A【解析】本题考查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方式的变革。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7.“不含无关文本、声音、视频等要素的学习材料比包含无关要素的学习材料更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这符合多媒体教学的( D )
A.空间邻近原则
B.时间邻近原则
C.个体差异原则
D.聚集要义原则
答案解析:7.D【解析】本题考查多媒体教学的原则。多媒体教学的原则包括:多种媒体原则、邻近呈现原则、双向通道原则、控制冗余原则、聚焦要义原则和提示结构原则。其中聚焦要义原则是指在多媒体呈现中,去除无关的声音、图片、和文字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D项正确。A项:空间邻近原则是指相应的文字和图示在书面或屏幕上相隔很近呈现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时间邻近原则是指相应的文字和图片同时呈现而不是继时呈现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个体差异原则是指设计效果对于知识水平低的学习者要强于对知识水平高的学习者,对于空间能力高的学习者要好于空间能力低的学习者。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8.比较适合新手教师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是( B )
A.特殊的课堂设计
B.基本的课堂设计
C.暂时的课堂设计
D.全班讨论
答案解析:8.B【解析】本题考查课堂设计形式。课堂设计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课堂设计一般有三种设计形式:基本的课堂设计、特殊的课堂设计和暂时性的课堂设计。其中,基本的课堂设计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活动主要在教室的前面,所有的学生都面向教师,学生只与教师进行目光接触和交流,学生的座位以纵横排列的方式安排。基本的课堂设计形式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学生,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适合于进行提问、回答和课堂作业活动。因此,基本的课堂设计比较适合新手教师。B项正确。A项:特殊的课堂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的一种座位排列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在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时才采用。学生和教师一样面对其他人,也就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样的座位排列方式有矩形、环形和马蹄形。这种座位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要求教师要具有更为丰富的课堂管理经验。因此,不适用于新手教师。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暂时性的课堂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内容临时性的需要将座位进行暂时性的调整,以有利于教学活动。因此,这种座位模式也不适用于新手教师。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9.在( D )中,明确将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要求写入了教育技术定义。
A.《教育大辞典》
B.AECT’94定义
C.《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
D.AECT’04定义
答案解析:9.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技术定义的相关内容。2004 年 6 月,AECT 对教育技术定义作了进一步修订,这次修订的主要贡献: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由教学领域扩展到企业绩效领域;首次明确提出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首次将“创造”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三大范畴之一,强调教育技术创新;从对一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研究限定为对“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的研究,突出了专业特色和工作重点。D 项正确。A、B、C 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
10.“开放教育资源”英文首字母缩写是( D )
A.OCM
B.CNKI
C.CSCW
D.OER
答案解析:10.D【解析】本题考查开放教育资源。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认为“开放教育资源指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向有关对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阅、改编或应用的各种开放性教育资源”。D项正确。A、B、C三项: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型每题有2-5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请选出作答;每题4分。)
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核心是改变( ABCD )
A.学习方式
B.学习内容
C.学习评价
D.学习过程
答案解析:1.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对一数学化学习的概念。“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让每个学生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终端,教师基于数字资源和网络工具设计学习活动,将现实课堂空间和虚拟的学习空间融为一体,冲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重新定义了课堂,对我们的课程改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不是硬件的简单组合,也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实现的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课程评价具有及时性、整体性、针对性。“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读写联动”的环节,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作品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的欲望。在每堂课过后,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可利用平台对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在线评价。教师对小组合作阶段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不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评价。课后,学生还可通过“我的博客”“习网作业PK”等环节进行生生间的作业评价。另外,在学习评价中,教师通过极域发布问题,学生上传测试结果,平台将自动出示测试成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即时进行纠错修改,平台还将统计出的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跟踪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效率。因此,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核心是改变方式、学习过程、学习评价、学习内容。A、B、C、D四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
2.信息技术手段正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哪些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结果( ABC )
A.微课
B.慕课
C.翻转课堂
D.磨课
答案解析:2.AB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的模式。“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慕课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学员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员之间和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A、B、C三项正确。D项:磨课是某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磨课不属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
3.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 CD )
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C.生理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答案解析:3. C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渐社会化,接受其所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为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也满足自己的社会文化需要,就会产生各种社会性动机,如工作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成长动机等。C、D两项正确。A、B两项: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D。
三、判断题(本题型需判断题干所述正确或错误,请选出作答;每题2分。)
1.教学系统设计活动是一种在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理性认识活动,它研究的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 B )
A.正确
B.错误
答案解析:1.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设计不同于教学论。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与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并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系统设计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规律,它只是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它是介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或中间环节。故表述错误。
2.教学媒体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可以离开教师的参与独立起作用,比如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往往可以单独使用以代替教师授课。( A )
A.正确
B.错误
答案解析:2.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技术。教学媒体具有能动性的特点,即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教学媒体可以离开人的活动独立发挥作用。因此,教学媒体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可以离开教师的参与独立起作用,比如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往往可以单独使用以代替教师授课。故表述正确。
3.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 A )
A.正确
B.错误
答案解析:3.A【解析】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得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故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