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模考大赛
2023年第一届语文学科模考大赛(2)
发布时间:2023-05-11     编辑:新媒体

21.下列选项中,和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先进技术带来的原本应该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而不是潘多拉的魔盒。

A.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B.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先进技术比喻为阿里巴巴的宝库。A.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水比作白银盘,将洞庭君山比作青螺。B.使用了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运用拟人手法,把草树当作人来写。红紫和芳菲均用来借代花。C.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红巾翠袖”代指女子;D.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三百杯”夸张写出喝酒之多。故选A。

22.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与语境不符的一项是(  )

A.向日葵花是骄傲的,快乐的;萝卜花却那样谦卑。

B.不知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店堂变得特别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了。

C.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情无比舒畅,几只蝴蝶在菜花地里欢快地飞舞,树枝上的小鸟彷徨流浪。

D.听一位老人说,每逢春秋两季,月圆的时候,你要是心细,有时会听见长城上传来很低很低的声音,像吟诗一样。老人说:这是长城在唱歌,唱的是古往今来的英雄好汉。

22.【答案】C

【解析】A.符合语境;B.符合语境;C.“心情无比舒畅”和“树枝上的小鸟彷徨流浪”矛盾,不符合语境;D.符合语境。故选C。

2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距离才有过程,有过程才有思念。“______”是因距离而叹的爱情的绝唱;“______”是因距离而诵的友情的高歌;“______”是因距离而生的亲情的低吟。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③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第一空,结合“思念”“爱情”可知选③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第二空,结合“距离”“友情”可知选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第三空,结合“距离而生”“亲情”可知选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故选C。

2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庆七十周年,普天同庆,举国欢腾。这既是欢庆的时刻,又是新征程的开始。金秋十月,①____________。金秋十月的阳光,就这么肆意地铺洒在人们脸上,笑容挂嘴角,感动心间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抒发方式,②____________。

A.①丹桂飘香,流芳遍地,江河唱歌,红旗飘扬

②有的如淙淙山泉,有的似大江滔滔

B.①丹桂飘香,遍地流芳,江河歌唱,红旗飘扬

②有的如淙淙山泉,有的似滔滔大江

C.①丹桂飘香,遍地流芳,江河歌唱,红旗飘扬

②有的如山泉淙淙,有的似滔滔大江

D.①飘香的丹桂,遍地流芳,歌唱的江河,红旗飘扬

②有的如山泉淙淙,有的似滔滔大江

2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连贯的能力。选择正确答案时要注意音韵和谐,句式一致。A项,①“丹桂飘香,流芳遍地”音韵不和谐;②“淙淙山泉”是偏正短语,“大江滔滔”是主谓短语,“有的如淙淙山泉,有的似大江滔滔”句式不一致。C项,②“山泉淙淙”是主谓短语,“滔滔大江”是偏正短语,“有的如山泉淙淙,有的似滔滔大江”句式不一致。D项,①“飘香的丹桂”“歌唱的江河”是偏正短语,“遍地流芳”“红旗飘扬”是主谓短语,“飘香的丹桂,遍地流芳,歌唱的江河,红旗飘扬”句式不一致;②“山泉淙淙”是主谓短语,“滔滔大江”是偏正短语,“有的如山泉淙淙,有的似滔滔大江”句式不一致。故选B。

25.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人的“功过格”,是检身自律、修炼道德的宝贵经验,充满了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现在的我们,在自己的人生“方格”里要填好道德,就应坚持“学”以养德、“齐”以养德、“改”以养德、“恒”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在自身修养上追求更高、要求更严,用道德支撑自己的脊梁,在人生的“方格”里填好每一格,方能担当起社会赋予的使命责任。

①常怀“检身若不及”的自律之心,时时检点自己,督促纠错改过

②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才能不因诱惑而失德,不因名利而失节

③加强读书学习,这不仅可以开启心智、增长本领,而且可以培育道德情操,使灵魂高尚而洁净

④常怀“见贤思齐”之心,仰视他人,学习他人优秀品质,自觉与高尚为伍,与文明同行

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2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结合前文“就应坚持‘学’以养德、‘齐’以养德、‘改’以养德、‘恒’以养德”的语序,应先填“③加强读书学习,这不仅可以开启心智、增长本领,而且可以培育道德情操,使灵魂高尚而洁净”一句,照应“学”。然后填“④常怀‘见贤思齐’之心,仰视他人,学习他人优秀品质,自觉与高尚为伍,与文明同行”一句,照应“齐”。再填“①常怀‘检身若不及’的自律之心,时时检点自己,督促纠错改过”,照应“改”。最后填“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才能不因诱惑而失德,不因名利而失节”,照应“恒”。故选B。

2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于用来运送乘客或运输货物的空间状若密封的胶囊,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胶囊列车”

②在此基础上,“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于2013年提出了“超级环”的设想,即超级高铁的雏形

③这一概念最初于1997年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奥斯特提出,并获得技术专利

④超级高铁的学名叫超音速空气动力火车

⑤它实际上是一种超导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在近乎真空管运输系统中超高速运行的特殊交通工具。

A.④③②⑤① B.⑤③④①② C.⑤③①④② D.④⑤②③①

26.【答案】A

【解析】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描述的是动力火车。④句总体指出文段的内容“超级高铁”,应放于首位;③句是对④句的解释说明,其中“这一概念最初于”,紧跟上句,故放在④后面;②句中“在此基础上”是关键词明确提示了马克斯的设想是在奥斯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故②在③的后面;⑤句详细阐述了“超级高铁”的运行,故接下来应⑤;①句是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其形状,句子中“也”是暗示性词语,应排在最后。故选A。

27.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与客人暂别:贤弟暂且歇了,愚兄还要到东村商量小事,回来再得奉陪。

B.会议主持人串词:感谢领导的精彩发言,抛砖引玉,发人深省,接下来请大家各抒己见。

C.送朋友的生日礼物中所附贺卡的留言:一点薄礼,不成敬意,望君惠存。

D.给编辑回信:承蒙错爱,拙作得以在贵刊发表,一孔之见,还望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2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B.抛砖引玉,谦辞,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主持人用“抛砖引玉”来说领导的发言,不得体。故选B。

2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小李见到张教授就说:“感谢教授您一直以来对家弟的帮助,他已顺利完成课题。”

B.今日,王先生九十寿诞,府上高朋满座,蓬荜生辉,先生精神矍铄,非常开心。

C.万先生,我们对您递交的应聘材料十分满意,如果您有时间,可以前来与我们洽谈。

D.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高论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征服了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

2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能力。A.家弟:面对他人称呼自己家里的长辈或亲戚中的长辈时,在称谓前加“家”字,这里是“弟弟”,不能使用“家”,可改为“舍”。B.蓬荜生辉:谦辞,用来说别人的到来使自己家里增辉。这里说的是王先生家,用错对象。C.洽谈:一般用于商业活动等较正式的场合。此处用于请人来面试,不得体。D.高论:见解高明的言论(多用于称对方发表的意见)。此处用来说指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看法,表达得体。故选D。

2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地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A.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B.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文化遗产。

C.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D.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

29.【答案】B

【解析】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了解材料内容,此题要求是语段概括,可运用提取中心法做出解答。本选段前两句话“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是因果关系,目的是说“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后面的内容是善待这份遗产的做法,所以语段概括为“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故选B。

30.对下面这段话核心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

A.聆听高雅的音乐需要一个清凉舒适的环境

B.遇到熟人脱帽致敬体现一个人的核心索养

C.作品贵在创造而不要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

D.只有适时向大师请教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

3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语言由丰富到简洁的过程,其关键是去粗取精,抓住关键词。其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题干要求选择:对下面这段话核心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首先细读文本,把握大意。语境是作曲家带着自己的曲子向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而大师的表现是不停地脱帽。作曲家不明就里,打听原因,大师的回答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这个的题的关键是就是对大师的话的理解。“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是委婉地告诉这个作曲家他的作品缺少创意,沿袭前人的东西太多了。故选C。

31.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尽管摩西、柏拉图、弥尔顿的语言平淡无奇,但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其最杰出的贡献乃在于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说出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一个人应学会更多地发现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而过的火花,而不只限于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

A.摩西、柏拉图、弥尔顿成为伟人的关键是能说出自己的思想。

B.摩西、柏拉图、弥尔顿能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

C.一个人重要的是能发现和说出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语言的精彩华丽。

D.一个人不要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而要有自己的思想。

31.【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语段,理解语段内容,“一个人应学会更多地发现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而过的火花,而不只限于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的意思不是“不要”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而是“不只是”,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2-34题。

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中非关系持续升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大陆开枝散叶,____________目前已有52个非洲国家同中方签署相关合作文件。

中国规则在非洲逐渐____________。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融装备材料、设计、投融资、施工、监理为一体,完成了“全产业链中国化”。有着“非洲版高铁”之称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准轨铁路项目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方还将负责为期10年的运营维护,并为肯尼亚培养大批铁路人才。中国的现代化电气铁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驰骋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

中非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____________。中国和非洲多国合作设立了孔子学院,中非双方还建立了许多友好城市关系。中国科技企业以提升产品质量为中心,优化售后服务,产品深受非洲人民喜爱,有效解决了中国制造粗制低劣的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非人民____________、携手抗疫,谱写了一段段佳话。(      )

“独行快,众行远。”正如这句饱含了古老非洲智慧的谚语所言,中国与非洲携手共进,合作共赢,一定能为中非人民谋取更大福祉,也能为世界和平稳定贡献更大力量。

3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截至 生根发芽 与时俱进 同仇敌忾

B.截止 生根发芽 与日俱增 同舟共济

C.截至 落地生根 与日俱增 同舟共济

D.截止 落地生根 与时俱进 同仇敌忾

3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组,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语境事情并未停止,应选“截至”。第二组,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生根发芽:生根,指植物根系向土壤里生长,比喻深入到人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础;发芽,萌发新芽,比喻有新的发展。语境指中国规则在非洲得以落实并开展,应选“落地生根”。第三组,与日俱增:多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语境指感情增长,应选“与日俱增”。第四组,同舟共济:比喻在艰险的处境中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同仇敌忾:指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语境指共同战胜困难,应选“同舟共济”。故选C。

3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方向非洲运送了大量抗疫物资,促进了非洲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为非洲培养众多医务行业人才。

B.中方向非洲运送了大量抗疫物资,为非洲培养了众多医务行业人才,促进了非洲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

C.大量抗疫物资被中方运送到非洲,为非洲培养了众多医务行业人才,非洲医疗事业得到促进、快速发展。

D.大量抗疫物资被中方运送到非洲,为非洲培养了众多医务行业人才,促进了非洲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

3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根据语境,文意表述中方做了哪些事情,主语应该是中方,排除CD;运送物资,培养人才的结果是促进医疗事业快速发展,排除A。故选B。

3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亚吉铁路衔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集设计、投融资、装备材料、施工、监理为一体,完成了“全产业链中国化”。

B.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融设计、投融资、装备材料、施工、监理为一体,实现了“全产业链中国化”。

C.衔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集装备材料、设计、投融资、施工、监理为一体,实现了“全产业链中国化”

D.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集设计、投融资、装备材料、施工、监理为一体,实现了“全产业链中国化”

3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共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融装备材料、设计、投融资、施工、监理为一体”只能集为一体,不能“融为一体”;二是语序不当,“设计、投融资、装备材料、施工、监理”内部有正常逻辑关联,应是先完成“设计、投融资”,然后才是准备具体的“装备材料”;三是搭配不当,“全产业链中国化”是目标,不是任务,用“实现”。只有D项修改正确。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5-37小题。

国潮设计,让物品“说”出了璀璨的中国古代物质文明。解读“国潮”二字,“国”字凸显植根中华沃土,“潮”字则代表社会审美风尚。时代发展进步,生活蒸蒸日上,(    ),也更加自信地做审美风尚的引领者。这成为国潮设计蔚为大观的深层原因。

好用又新潮成为国潮设计的追求。国潮设计不是简单地“翻新”传统、给设计打上文化标签,而是基于仔细揣摩生活需求、细致提炼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源自于生活的设计语言体系。这套设计语言追求的是日用而新、日用而活,从人们的生活中汲取设计动力,又为生活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扎实地从文化中汲取营养,热情地用创新开辟未来。国潮设计从“古”走来,承续着中华文脉;国潮设计面貌一“新”,展现着时代新风。优秀的国潮设计,通过“物”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在这个意义上,国潮设计贯通着我们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

3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勇敢地追寻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

B.使人们勇敢地追寻审美表达的丰富性

C.使审美表达的丰富性被人们勇敢地追寻

D.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被人们勇敢地追寻

3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根据“时代发展进步,生活蒸蒸日上”可知,前文的句式都是主谓结构,因此衔接处也应当先说主语,据此排除BC;前文都是主动句式,据此排除D。故选A。

3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是基于仔细揣摩生活需求、细致提炼文化内涵,建立一套源自于生活的设计语言体系。

B.而是在基于仔细揣摩生活需求、细致提炼文化内涵,建立一套源自生活的设计语言体系。

C.而是在仔细揣摩生活需求、细致提炼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源于生活的设计语言体系。

D.而是在仔细揣摩生活需求、细致提炼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源自于生活的设计语言体系。

3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呢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结构混乱,“基于……的基础上”句式杂糅;第二处成分赘余,“源自于”中的“自”和“于”重复。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C。故选C。

37.在以“从古走来,面貌一新”为主题的国潮设计产品交流会上,下列情境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交流会开幕之前,举办方给某新区一位区委领导发邀请函,其中写道:“诚邀您忝列本次盛会,我们将不胜荣幸。”

B.一位身着唐装的主持人致辞:“尊敬的各位来宾,国货正当潮,国潮正当时,热烈欢迎各位参加这场国潮设计的文化盛宴。”

C.交流会现场,一位推介者说:“今天鄙人向大家推荐的是一方杏黄色手绘甲骨文丝巾,当然还有其他颜色供大家甄选。”

D.交流会结束后,某设计学院老教授对青年设计师们说:“各位肩负传承文化的使命,今后如有需要,老朽定当鼎力相助。”

3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忝列”为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应改为“参与”;C.“鄙人”“甄选”过于书面化,这是一个交流会,应改为“我”“挑选”;D.“鼎力相助”为敬词,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全力相助”。故选B。

38.下列文学常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

B.《马嵬》——李商隐——唐

C.《祝福》——鲁迅——《呐喊》

D.《过秦论》——贾谊——西汉

3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祝福”不是出自《呐喊》,而是出自小说集《彷徨》。故选C。

39.下列对联与所描述的文人,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B.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孟浩然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D.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3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这是北大袁行霈教授在陶渊明纪念馆题写的一副楹联,描述的是陶渊明,而非孟浩然。前半句讲的是陶渊明的创作风格,“质而绮”出自苏东坡评价陶渊明“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膄”(《与苏辙书》);“真而醇”出自元好问评价陶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醇”(《论诗三十首》其四)。后半句“樽中酒”出自《归去来兮辞》中的“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篱下诗”出自《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故选B。

40.下面对宋代词人的姓名、词牌、词中句子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C.李清照——《声声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40.【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下面对宋代词人的姓名、词牌、词中句子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常的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识记一个作者时,要记住他的籍贯、官职、姓名字号、作品、作品中的名诗句、风格流派、创作思想等,不可张冠李戴。本题,C项,张冠李戴,错在“《声声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词。故选C。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