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模考大赛
2023年第一届美术学科模考大赛(3)
发布时间:2023-05-17     编辑:新媒体

简答题4每题520

1.中国画的行笔包含哪几个动作,试简述行笔的注意事项?(5分)

1.【答案】

行笔是中国绘画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运笔大致可分为中锋运笔和侧锋运笔。

中锋:中锋即锥形毛笔笔尖在毛笔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处在用笔的中心位置。中锋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法的首要特征。其特点是:笔力饱满,内涵丰富。外柔内刚,极富表现力。可以说中国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锋用笔的好坏。

侧锋: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但侧锋在人物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

逆锋:逆锋是相对于正手位置顺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笔运行方法。逆锋运笔阻力增大,笔锋聚散,松紧变化不同于顺笔意味。目的是为了追求用笔的变化,特点是笔力刚硬,力透纸背,但缺少柔劲。不可常用,适可而止。

拖锋:拖锋即将毛笔倒于纸面上,拖拉运行。特点是转换自然,快慢有致。在人物画求形准确要求下,拖锋比其他方法容易做到,方法实用简便。缺点是用笔比较浮,没有力透纸背的感觉。

折钗股与屋漏痕:根据自然中的现象与痕迹而追求的用笔方法,是中锋行笔的变异手法,从而丰富了中锋用笔的表现。

飞白锋:此笔法是从书法用笔中的飞白转化而来。特点是用笔松、毛,看似蜻蜓点水,实则虬劲有力,阳刚而有内力,松散见精神,有一种苍茫的感觉。

2.艺术教育有哪些特点(5分)

2.【答案】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绝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感 情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它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3.简述雕塑的基本形式及其特征。(5分)

3.【考点】美术门类与基础知识——雕塑

【答案】

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雕塑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除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所谓雕塑,就是运用一定的物质基础, 通过雕、刻、塑等手法,创造出各种立体艺术形象的艺术门类。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与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雕塑的基本形式有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在同一环境里用一组圆雕或浮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叫组雕。

雕塑的特征: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雕塑艺术从更高的层面上认识和表现,突破三维的、视觉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形态方面探索,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

4.试述构图应遵从的基本法则。(5分)

4.【答案】

构图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构图的基本原则有:多样与统一、均衡与对称、对比与和谐。

多样统一基本法则是形式美法则的集中概括,其基本要求是,在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中,见出内在的和谐统一关系,使艺术形式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又表现出本质上的整体性,以充分表现内容。

对称是指点、线、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人体、昆虫、飞机的外形都是对称的。美术创作中对称具有稳定、端庄的效果。对称是平衡的最好体现。

均衡是指布局上量相同而形不相同,整体给人平衡的感觉。如绘画作品的上与下、左与右取得面积、色彩、重量上的大体平衡,产生和谐感。

对比又称对照,美学上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的排列在一起,虽然使人有鲜明强烈的感觉但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

作品分析2每题1020

1.下图是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的一幅代表作,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毕加索还有哪些代表作品?试列举2个。(4分)

请对该画作进行简要赏析。(6分)

1.【答案】

(1)毕加索的其他代表作品:《谈曼陀铃的少女》《亚维农少女》。

(2)时代背景:《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创始人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代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的一幅装饰壁画,这是一幅具有重大影响及意义影响的杰作。

主要内容: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被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一只以灯泡为眼珠的巨大的眼睛注视着这一切,表示法西斯的暴行是掩饰不住的。

艺术特点:画面构图看似散乱、随意,实则经过了画家精细的构思与推敲,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线条流畅、整齐,呈现出剪贴画的视觉效果。画面以象征性的形象、被肢解的形体和黑、白、灰三种颜色体现战争的恐怖罪恶和灾难的悲剧。这幅画上的许多形象都是从不同视点来表现的,它们在交叠、错落和切割中,似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形体,然而却使人感觉到一种混乱的战祸场面和惊心动魄的悲剧情景。

意义影响:毕加索这种貌似原始的手法,接近儿童般的单纯和朴实,所带来的强烈情感却足以令人惊讶,作为控诉法西斯暴行的经典作品,《格尔尼卡》深刻的意义使其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2.请对巨然作品《万壑松风图》进行简要分析(10分)

2.【答案】

(1)《万壑松风图》是五代时期画家巨然创作的一幅水墨画

(2)画面内容:描绘了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树随风摇曳;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画面中小桥流水,深山古寺,表达出禅宗思想的平实淡恬,使画面更加生活化。

(3)艺术特色:整体布局呈“S”型,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

(4)历史地位: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是山水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