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模考大赛
2023第二届教综真题模拟大赛(4)
发布时间:2023-05-09     编辑:新媒体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两个或以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   )

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C.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蹲厉奋发、勇毅前行

D.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1.ABCD【解析】本题考查时政。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蹿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故正确答案为ABCD。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A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

B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C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BCD【解析】略。

3.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康德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

B.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C.夸美纽斯首次从教育学的高度论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D.裴斯泰洛齐研究了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定了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基础,有“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称号

3.BCD【解析】略。

4.下列关于外铄论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有(    )

A.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B.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C.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D.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

4.BCD【解析】本题考查外说论的观点。A项属于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观点。BCD均属于外说论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BCD。

5.按照教育学理论,我国教育基础阶段的主要任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A.把更多的学生输送到优质的高一层级学校接受教育

B.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C.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技能和技巧

D.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精英

5.BC【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基础阶段的理解。普通中学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而不是把学生输送到优质的高一层级学校,A项表述错误。我国学校教育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精英,D项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C。

6.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    )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B.教师的人格因素

C.学校人际关系环境

D.课堂组织环境

6.ABC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在教师方面主要有:(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2)教师的领导方式;(3)教师的智慧;(4)教师的人格因素。在环境方面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所以A、B、C、D四项都属于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故正确答案为ABCD。

7.某学校将“国学精粹”作为公共必修课,同时开设古筝、书法等艺术选修课,开办“城市国学讲坛”,形成了“礼以立人、艺以养人”阶梯提升的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该校开设的这一系列课程(    )

A.有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

B.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C.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D.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7.ABD【解析】本题考查对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的理解。以“国学精粹”作为公共必修课,辅以“古筝”“书法”等选修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感受国学魅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品位。故正确答案为ABD。

8.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下列观点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有(    )

A.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B.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C.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D.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8.AB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主张包括:(1)教育的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人的发展根植于社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2)教育目的就是要把学习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学习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3)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4)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A、B、D三项均体现了社会本位论。C项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故本题答案为ABD。

9.下列哪些是班级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    )

A.职权结构

B.角色结构

C.开辟关系结构

D.师生关系结构

9.ABD【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组织结构的内容。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1)职权结构;(2)角色结构;(3)师生关系结构;(4)生生关系结构。故正确答案为ABD。

10.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下列属于直接动机的有(    )

A.学生因为喜欢数学老师的上课方式而爱上了数学

B.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能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C.学生认为只有考上好大学才有出路因而拼命学习

D.学生喜欢跳舞,不仅仅是因为热爱,还因为跳舞可以提升气质

10.A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直接动机指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是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A项,喜欢上课方式而喜欢数学,属于直接动机。D项,因为热爱舞蹈,并且能提升气质,属于直接动机。因此,A、D两项正确。B项:属于间接的学习动机,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属于间接的学习动机。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D。

11.下列属于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是(    )

A.思想意识与心理行为的不稳定性

B.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

C.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

D.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11.ABC【解析】本题考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处于青春期,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感,时而感到彷徨迷失,对外界敏感,情绪不稳定,对微小的刺激也可能有很大的反应。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自我意识高涨,使其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处于优势。初一年级学生开始掌握辩证逻辑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则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因此,A、B、C三项正确。D项: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

12.以下属于建构主义的教学主张的是(    )

A.自由的有意义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情境性教学

D.随机通达教学

12.BCD【解析】本题考查建构主义的教学主张。建构主义主张抛锚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认知学徒制、探究学习、随机通达教学等方式。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的社会情境性。B、C、D三项正确。A项:自由的有意义教学属于人本主义的教学主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CD。

13.以下心理学派与代表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B.行为主义-华生

C.人本主义-艾利斯

D.格式塔-托尔曼

13.AB【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的流派与主要代表人物的对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华生。A、B两项正确。C项:人本主义流派代表人物为马斯洛与罗杰斯。艾利斯提出合理情绪疗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格式塔流派代表人物为韦特海默、苛勒与考夫卡。托尔曼为认知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

14.下列有关动作技能学习中的练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练习中存在高原现象

B.练习就是不断地重复

C.练习是有意义的重复和反馈

D.练习进步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快慢变化不大三种形式

14.ACD【解析】本题考查练习的特点。解析动作技能只有经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形成。练习是指以形成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过程。在练习过程中技能进步情况可以用练习曲线来表示。练习曲线表明,练习的效果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快慢变化不大三种形式。在练习效果达到一定的水平后,由于练习兴趣下降、疲劳、或者需要新的突破时,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叫做高原现象。因此,A、C、D三项正确。B项:练习包括重复和反馈,不是单纯的反复操作或机械重复,而是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的反复。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CD。

15.有道是:“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逼它喝水。”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真正的好学、乐学应成为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是(    )

A.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B.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

C.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D.运用强化、惩罚等措施

15.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以下方法和建议:(1)教学吸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包括:①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值;②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③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2)兴趣激发。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包括:①利用教师期望效应;②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③加强课外活动指导。(3)反馈和评定。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奖励和惩罚。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5)合作与竞争。学生的学习大多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所以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无疑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6)归因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因此,A、B、C、D四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BCD。

16.关于教学反思的意义,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

A.教学反思承载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

B.教学反思有助于自我批评与自我改进

C.教师反思有助于促进教师团队建设

D.教师反思有助于成为智者,避免被学生愚弄

16.AB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自我批评和自我改进来提升教学质量。在进行教学反思中,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A、B、C三项正确。D项:教学反思有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有助于促进教师团队建设;有利于教案的改进;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不是为了让教师避免被学生愚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

17.一般而言,课堂教学导入由(    )几个内容组成。

A.引起注意

B.激起动机

C.组织引导

D.建立联系

17.ABCD【解析】导入在每一节课中仅占数分钟时间,但它在教学过程种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概括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出新教材的内容、范围和重点,及前后教材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导入的结构: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进入课题)。A、B、C、D四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

18.根据我国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B.按照学生成绩优劣进行排队并公示的方法不可取,它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C.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D.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及时与其父母或监护人取得联系

18.ABC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法规。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该说法合理。B项:学生的成绩排名不能公布,另外,《民法典》中规定了公民享有隐私权。该说法合理。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该说法合理。D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未成年学生旷课、逃学的,学校应当及时联系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了解有关情况;无正当理由的,学校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督促其返校学习。该说法合理。因此,A、B、C、D四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了教师的义务和权利。下列表述中,属于教师权利的有(    )

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B.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C.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D.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19.BC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法》。《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B、C、D三项正确。A项: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属于教师的义务。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CD。

20.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家提出了社会、家庭、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其中,学校应该承担的保护责任有(    )

A.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B.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C.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D.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20.ABC【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因此,A、B、C三项正确。D项:《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是家庭的保护责任。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