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试卷说明:本套试卷共计100题。题型涵盖单项选择题60道、多项选择题20道、判断题20道;知识覆盖广东省教师招聘常考知识:时事政治 党史、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法律法规、新课程改课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
希望各位考生灵活做题,把握做题技巧。加油!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共60题,每题1分,总分60分)
1.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
A.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B.失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C.教育体系、养老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D.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商业保险体系
1.A【解析】本题考查时政。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故正确答案为A。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 )负责实施家庭教育。
A.未成年人的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
B.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
C.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D.家庭教育指导机构
2.C【解析】本题考查法规。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故正确答案为C。
3.2022年1月,《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印发,《意见》指出,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 )的领导职责。
A.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带队伍、保落实
B.把方向、树正气、聚合力、敢担当、管大局、抓落实
C.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
D.抓班子、强三基、带队伍、保稳定、管大局、促发展
3.C【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指出,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故正确答案为C。
4.2023年3月5日,李克强作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把年度主要预期目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强化( ),推动经济爬坡过坎、持续前行。
①保居民就业②保基本民生③保投资增长④保市场主体
⑤保粮食能源安全⑥保基层运转⑦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A.①②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
4.A【解析】本题考查时政。2023年3月5日,李克强作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把年度主要预期目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又不搞“大水漫灌”、透支未来,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强化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推动经济爬坡过坎、持续前行。故正确答案为A。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腐朽
C战略战术正确
D拥有一支人民军队并开展武装斗争
5.A【解析】略。
6.当代教育呈现出全方位的作用,既有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也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功能的( )
A.社会性
B.多样性
C.整体性
D.条件性
6.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功能的特征。教育功能具有多样性。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对教育认识的不同,故教育功能的重点也自然会有所不同。当代教育呈现出全方位的功能,既有对个体发展的功能,也有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在个体发展功能中,既有个体社会化功能,也有个体个性化功能;在社会发展功能中,既有政治功能,也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以及人口功能、生态功能等。教育对社会方方面面的作用,决定了教育功能的多样性。故正确答案为B。
7.他是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 )
A.裴斯泰洛齐
B.赞科夫
C.孟禄
D.桑代克
7.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故正确答案为C。
8.吴某为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用小学课本替代了各种玩具,因此孩子的童年没有游戏、同伴。就这样,孩子12岁就考上了重点大学,可是吴某仍不满意,继续给孩子施压,让其拼命学习。最终孩子承受不了过重的压力,进了精神病院。这一“天才”的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教育一定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B.教育一定要在学校完成
C.教育课程应当由专家制定
D.教育一定要以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
8.A【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题干中吴某的做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规律,才酿成了“天才”的悲剧。这启示我们在实施教育时,一定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故正确答案为A。
9.我们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强调教育( )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起决定作用
D.有自身的规律
9.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社会制约性,受到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和社会意识的制约,但是教育又具有它的相对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相对于其他社会现象来说,具有自身的规律和能动性。故正确答案为D。
10.某大学的校训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句话体现的是(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10.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即体现了学校的培养目标。故正确答案为B。
11.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C.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努力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11.C【解析】本题考查对育人为本的理解。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故正确答案为C。
12.海因茨与安德里来自19世纪西欧某国的两个不同的家庭,海因茨先后接受了公立小学教育、初级中学教育、现代职业学校教育;而安德里接受的则是家庭教育、文科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以上两个人有可能来自________,该国当时的学制属于________类型。选( )
A.德国;单轨制
B.英国;单轨制
C.德国;双轨制
D.英国;双轨制
12.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制度的类型。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后来,群众性小学发展到中学时,才有了初中这个相对应的部分。一轨是文法中学(英国)、国立中学(法国)和文科中学(德国)的第一阶段,另一轨相应的是现代中学(英国)、市立中等学校(法国)和初级中学(德国)。故正确答案为C。
13.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育劳动的对象是人,人的年龄、个性、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教师具有与其他社会劳动不同的特点。在学校中,教师既要负责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又要满足未来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3.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劳动特点。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特点。故正确答案为A。
14.“成长无法替代”,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体现的新课程理念是( )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完整的人
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题干所述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一学生观的表现之一。故正确答案为D。
15.李老师讲“惯性”的概念,让学生在书本上画出来,然后要求默诵。几分钟后他开始提问:“什么叫惯性?”小林站起来大声说:“我想问问,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转动,地球上将出现什么情况?”这一问题让李老师顿时陷入尴尬,便板着脸呵斥:“谁问你这个了,我叫你背诵惯性的概念,上课为啥不专心听讲……”李老师的做法主要违背了教学过程的哪一规律( )
A.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15.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题干中的李老师在面对学生小林的提问时,只是呵斥学生,没有积极解答学生的问题,这说明其只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李老师的做法主要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故本题答案为D。
16.斯腾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 ),强调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情境模式
D.目标模式
16.B【解析】本题考查过程模式。斯腾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过程模式强调课程开发关注的应该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故正确答案为B。
17.教完每个单元后,王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从而反思教学工作的不足。这种课程评价是( )
A.工作性评价
B.合作性评价
C.研究性评价
D.决策性评价
17.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评价的类型。工作性评价主要由教师或学校为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评价,主要关注课程对学生的直接效果。题干中的王老师的评价类型即属于工作性评价。故正确答案为A。
18.杜威认为“社会通过传递过程而生存,正和生物的生存一样,这种传递依靠年长者把工作、思考和情感的习惯传达给年轻人。没有这种理想、希望、期待、标准和意见的传达,从那些正在离开群体生活的社会成员给那些正在进入群体生活的成员,社会生活就不能幸存。”这个过程即为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接受知识乃至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展获得个性化知识。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教学过程必须以师生之间的交往为背景
B.教学过程承担着学生身心发展的重任
C.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情感发展的过程
D.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
18.A【解析】杜威的这句话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探索和发现获得个性化知识的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需以师生之间的交往为背景。B、C、D均未体现。
19.孙老师给小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填空题错了一道,其他题全对,能够很好地运用循环小数简便记法,等级定为优秀。”关于孙老师的做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孙老师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B.孙老师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
C.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
D.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19.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评价观。“填空题错了一道,其他题全对,能够很好地运用循环小数简便记法”说明孙老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等级定为优秀”说明孙老师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了评定。孙老师的评语并没有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故正确答案为A。
20.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遵循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0.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题干所述为启发性原则的概念。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