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模考大赛
2023年第一期教综模考大赛(4)
发布时间:2023-05-09     编辑:新媒体

61.“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    )

A.受教育者的权利

B.受教育者的义务

C.既是受教育者权利,也是受教育者义务

D.既不是受教育者权利,也不是受教育者义务

61.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中受教育者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A项正确。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62.依据《教师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权利的是(    )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B.从事科学研究

C.参加学术会议

D.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62.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有: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等。其中,D项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属于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而非权利。与题干相符,当选。A、B、C三项:均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63.李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行动引导教学法和翻转课堂融入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李老师行使的是(    )

A.管理学生权

B.教育教学权

C.科学研究权

D.培训进修权

63.B【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题干中,教师把行动引导教学法和翻转课堂融入到教学中来,这属于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故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B项正确。A项:管理学生权也叫指导评价权,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科学研究权是指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培训进修权是指教师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64.高老师通过论坛、讲座发表、转发错误观点,并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高老师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中(    )的要求。

A.自觉爱国守法

B.传播优秀文化

C.潜心教书育人

D.坚持言行雅正

64.B【解析】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传播优秀文化是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之一。具体要求有: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故题干中高老师的行为违背了传播优秀文化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B。

65.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6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内容。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因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故正确答案为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请选出作答。)

1.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    )等。

A.兴趣

B.性格

C.情感

D.意志

1.AB【解析】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1)完成某些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3)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4)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具体内容参见张大均、江琦主编的《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B。

2.下列关于流体智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

B.包括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等

C.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的关系

D.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小,受教育文化影响大

2.BC【解析】本题考查流体智力。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按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其中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处理数字系列、空间视觉感和图形矩阵项目时所需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流体智力具有以下特点:(1)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认、记忆、理解等,如记忆广度。(2)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3)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4)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故正确答案为BC。

3.调查法是通过间接性地收集资料,来了解和分析现象与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关于调查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包括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B.访谈法适用于对多个被试进行深入调查

C.问卷调查法的资料获得一般需要较长时间,且只能进行定量分析

D.问卷调查法的调查结果往往主观性较强,与实际情况难免有偏差

3.BC【解析】调查法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A项正确。访谈法适合对单个被试进行调查,尤其适合无法进行问卷调查的情形。B项错误。调查法的优点是:可根据研究者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设计问题,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调查的结果既可进行定性分析,也可进行定量分析。C项错误。调查法的缺点是:调查结果依据的是被试的主观回答,与实际情况难免出现一定偏差,为弥补这一缺陷,常常要做大样本调查。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C。

4.关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教学不参与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发展是一种纯粹的外部过程

B.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C.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

D.在教学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儿童现有的水平和在他人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

4.BCD【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作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故正确答案为BCD。

5.下列关于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坚持长期教学

B.教会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

C.教会学生大量的策略和策略性知识,并且每一种都要教好

D.激发学生学习策略性知识的内在动机

5.ABD【解析】本题考查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教学中采取的促进策略性知识学习的有效教学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和方法:(1)只教给学生少量的策略和策略性知识,并且每一种都要教好。(2)教会学生使用有效的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3)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突出策略教学的成功之处。(4)激发学生学习策略性知识的内在动机。(5)在具体情境中教学策略。(6)坚持长期教学。故正确答案为ABD。

6.与古代社会教育相比,现代社会的教育呈现的特征有(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B.教育普及制度化

C.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

D.教育民主化

6.BC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学校教育的普及日益制度化的具体表现有三:一是通过颁布专门的教育法令规定国家、家庭和学生个人各自必须履行的义务,从而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二是形成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规范来督促普及教育的落实,如对不履行,义务教育的家长实行惩戒;三是义务教育年限的确定和延长由新的法令去规定和推行。(2)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要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施。(3)学校教育逐步民主化。具体表现为,伴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和社会民主制度的逐渐完善,原本由少数资产阶级经济利益主导的普及教育演变成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国家行为。(4)学校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开始携手并进。科学教育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以发展学生认识与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通过开发人的智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来促进社会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5)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发端。终身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呈现终身化。在当代社会,科技创新速度加快,社会急剧变革,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地接受教育训练,因而终身教育越来越成为普遍的观念。(6)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社会现代化的根本因素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则需通过现代化的教育去完成。因此,社会现代化的总体背景必然带来教育现代化的发展。B、C、D三项正确。A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属于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CD。

7.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E.活动中心

7.ACD【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故正确答案为ACD。

8.小学语文课文《一个苹果》描写了人民战士在一个炮火连天的黄昏,忍受战争环境的困苦和干渴的煎熬,将仅有的一个苹果让来让去,表现了革命队伍里真诚的同志关系和崇高的阶级友爱。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一名学生突然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一个苹果传了一圈只吃了一小半,那么剩下的大半个苹果哪里去了?”课文并没有交代,教师一时也难以作答。这名教师合理的做法有(    )。

A.不予理睬,继续课文的讲解

B.提醒同学们上课不要问与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

C.组织班级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D.肯定该同学的思考,并让同学们课后对这个问题进行查阅

E.课堂上肯定同学积极思考,课后对这名同学进行批评教育

8.C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具有“教育机智”。其中,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一位同学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此时已经对该问题表露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此时一味制止,则会降低甚至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此时应该运用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或者课后查阅该问题并巧妙接引回原来的授课内容,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C、D项正确。A、B、E三项:做法不合理,均会降低学生学习热情。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D。

9.下列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    )

A.有教无类

B.学而优则仕

C.温故而知新

D.因材施教

9.ABCD【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即“学而优则仕”。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并以此作为教育原则。因此,A、B、C、D四项均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故正确答案为ABCD。

10.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不能返校上课,学校纷纷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网课的应用说明(    )

A.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科学技术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C.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D.科学技术决定教育技术

10.AC【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新冠疫情期间,由于不能返校上课,学校纷纷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说明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同时,网课的出现和应用,也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因此,A、C项正确。B项在题干中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科学技术影响而不是决定教育技术。故正确答案为AC。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