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李飞的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儿子要求非常严格,什么事情都为李飞提前规划好,一旦李飞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就会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久而久之李飞越来越没有主见,但是又不敢反抗父母。李飞父母的教养方式属于( )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溺爱型
D.忽视型
41.B【解析】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和要求有时不近情理,没有孩子说话的权利。故正确答案为B。
42.3岁的君君在家里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我自己来”“我要自己吃饭”“我自己可以穿衣服”等,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历程来看,君君此时最有可能处于( )阶段。
A.自我意识萌芽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心理自我
42.B【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通常儿童1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出现了羞愧感与疑虑感。当做错事时,儿童会感到羞愧;当碰到矛盾时,儿童会感到疑虑。②出现了占有欲和嫉妒感。儿童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独自占有,不愿与人共享;如果母亲对其他儿童表现出关心和喜爱,他(她)就会产生强烈的嫉妒感。③第一人称“我”的使用频率提高,许多事情都要求“我自己来”,开始有了自立的要求。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故正确答案为B。
43.学习方向偏向于( )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先考虑种种可能的途径,然后从中找出最佳方案;做事计划性、条理性强,注意力集中。
A.情感型
B.操作型
C.理智型
D.冲动型
43.C【解析】学习活动包含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三种成分。各个学习者对上述三种成分有不同的偏爱。因此,在学习中就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理智型、情感型和操作型。理智型学习风格的学习者以抽象认知(理智)的方式进行学习,表现为喜欢理论性、学术性强的学科;善于发现事物的细节及相互间的差别;擅长听觉记忆,喜欢言语讲授教学法,擅长抽象的理论思维,常常会问“为什么”;新思想、新观念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演绎推理;解决问题时先考虑种种可能的途径,然后从中找出最佳方案;习惯于在安静的环境里独立学习,严肃认真,意志坚强。此外,理智型的学习者做事计划性、条理性较强,注意力集中,一件事情做完了再去做另一件事情。题干表述是理智型学习风格的含义。(具体内容参见莫雷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故正确答案为C。
44.自从科学老师教同学们怎么识别多种动物的叫声之后,王宇开始能够根据不同的叫声准确猜测出动物的名称,这属于( )
A.概念学习
B.辨别学习
C.刺激—反应学习
D.规则学习
44.B【解析】辨别学习是指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题干所述体现的是辨别学习。故正确答案为B。
45.强化是所有行为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按强化的分类,下列属于正强化的是( )
A.饥饿的小白鼠按开关时得到食物
B.当处于电击状态下的小白鼠按开关时停止电击
C.婴儿将一块钱塞到嘴里,立马吐出来
D.小孩对着他人说脏话,老师惩罚他写检讨
45.A【解析】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A项属于正强化。故正确答案为A。
46.网络游戏的火爆离不开年轻人的支持,它们在给青少年带来刺激和欢愉的同时,也展现给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们大量血腥暴力的冲击画面,为他们的暴力意识与行为提供了参照和模仿的机会。这种观点与( )较为一致。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信息加工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46.A【解析】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题干所述与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一致。故正确答案为A。
47.一般而言,具有内部学习动机的学生总想弄懂不明白的问题,经常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下列选项中,表明学生具有内部学习动机的一项是( )
A.学生小明最近成绩下降很快,为了改变在班级中排名落后的现状,小明发奋学习
B.学生小莉为了得到心爱的玩具,答应爸爸妈妈会努力学习,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
C.学生小花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即便她不喜欢部分学科,她也会认真学习
D.学生小军喜欢研究数学,每当他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出问题时,他就充满成就感
47.D【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活动本身就能使其得到满足,无需外力的作用,如报酬和奖赏,也能产生荣誉感。学生小军出于对数学的热爱,解决出问题后就会充满成就感正是其具有内部学习动机的表现。故正确答案为D。
48.根据卡文顿的自我价值理论,( )的特点是在面临学业挑战时表现出退缩,至少是被动地反应。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焦虑水平也很低,对极少获得的成功不自豪,对失败也不感到羞耻。
A.低趋低避的学生
B.高趋低避的学生
C.高趋高避的学生
D.低趋高避的学生
48.A【解析】低趋低避者,又称失败接受者,他们放弃了通过能力的获得来保持其身份和地位的努力。这些学生在面临学业挑战时表现出退缩,至少是被动地反应。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焦虑水平也很低,对极少获得的成功不自豪,对失败也不感到羞耻。故正确答案为A。
49.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以便于学习、理解,这属于( )
A.复述策略辅导
B.组织策略辅导
C.精加工策略辅导
D.时间管理策略辅导
49.B【解析】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题干所述属于组织策略辅导。故正确答案为B。
50.婷婷从小在美国生活,说的都是英文,她七岁回中国读小学时总是学不好汉语拼音,她的父母认为这是因为婷婷从小接触英文字母,所以汉语拼音学不好。这里体现的迁移类型是(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50.B【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婷婷之前的英语学习对后来汉语拼音的学习产生了阻碍作用,这属于顺向负迁移。故正确答案为B。
51.对“习得了知识,没有习得技能”这句话的理解最不恰当的是( )
A.学生只能背诵一些概念
B.学生不懂举一反三
C.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练习
D.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
51.D【解析】“习得了知识,没有习得技能”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仅停留在陈述性阶段,只能背诵一些概念、公式、定理,却不会使用,这是因为学生缺乏练习,无法将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这一现象与教师讲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太少有关,教师应注意做到精讲多练,促使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故正确答案为D。
52.在心智技能学习的物质活动阶段,教师应( )
A.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知道将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B.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或模型掌握活动过程
C.提升学生心智技能操作的熟练度
D.引导学生在内心模拟活动过程
52.B【解析】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中,物质活动指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从事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掌握活动的真实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
5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 )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审美需要
C.认知和理解的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53.A【解析】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需求五层次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在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基础上,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如人的全面发展,为事业的献身精神,从事慈善事业等。故正确答案为A。
54.侯老师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认为表扬会宠坏学生,所以极少给予表扬,他还认为如果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侯老师的领导类型是( )
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强硬专断型
D.仁慈专断型
54.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心理学家李皮特和怀特把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4种类型,即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并指出了每一种类型的领导特征和学生的典型反应。其中,强硬专断型教师的领导特征是:(1)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2)要求即刻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遵守严厉的纪律;(3)认为表扬可能会宠坏学生,所以很少给予表扬;(4)认为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学生的典型反应是:(1)屈服,但一开始就厌恶和不喜欢这种领导方式;(2)推卸责任是常见的事情;(3)易被激怒,不愿合作,而且可能会在背后伤人;(4)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就明显松弛。侯老师的表现属于强硬专断型的领导方式。故正确答案为C。
55.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主要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复杂性
55.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样性的。(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4)劳动方式的复杂性。题干中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语,体现出教师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属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故正确答案为D。
56.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经常注意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理论、道德规范,以提高他们的认识,并注重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思想行为,这样有利于( )
A.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B.做好个别教育活动
C.有计划开展集体活动
D.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56.A【解析】本题考查良好班集体的建立。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很高的德育价值。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是良好班集体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关键是班主任要经常注意班集体中的舆论倾向,善于把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树立正气,抵制歪风。题干中班主任“注重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思想行为”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故正确答案为A。
57.在教学中,教师借助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实物等手段创设学习的情境,从课堂导入的方式看,这属于( )
A.设疑导入
B.复习导入
C.直观导入
D.趣味导入
57.C【解析】本题考查直观导入。直观导入是指教师借助于实物、标本、挂图等直观教具,自然进入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正确答案为C。
58.教师在讲完课后,在原有板书基础上,以简短语言回述全文要点、重点,同时用一些线条、符号、文字等标明关系,统领全文。这种讲课后的随堂板书重在( )
A.展示中心
B.指引思路
C.强化整体
D.提示结构
58.C【解析】本题考查板书技能。在讲课之前出现的板书,重在指导思路,如思考题、过渡题、准备题、尝试题等;在讲课之中出现的板书,重在展示中心、突出主体、突出重点;结论性的板书要在逻辑推理之后,水到渠成地出现。讲课结束时要回顾板书内容,强化整体,用一些线条、符号标明关系,突出重点。故正确答案为C。
59.讲课之前板书,重在( );讲解完之后板书,重在( )
A.指引思路 强化整体
B.强化整体 指引思路
C.展示中心 强化整体
D.指引思路 展示中心
59.A【解析】本题考查板书设计的原则。板书设计的时效性原则:(1)讲课之前板书,重在指引思路。(2)讲课之中板书,重在展示中心。板书的时机一般分先讲后书,先书后讲,边讲边书。对难度较大的概念、公式等一般适宜先书后讲。(3)讲完之后板书,重在强化整体。故正确答案为A。
60.李老师在上新课《蜡烛》前向同学问道“看到题目你们会想到什么?”等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李老师又再次问道:“这篇课文中的蜡烛有什么作用?又会有什么象征意义呢?”这种教学方式是( )
A.衔接导入法
B.情景导入法
C.设疑导入法
D.典故导入法
60.C【解析】本题考查课堂导入。设疑导入强调设置悬念,产生疑问,引起学生思考而进入新的学习内容。题干中,李老师针对新课,对学生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使用的正是设疑导入。衔接导入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情景导入强调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典故导入即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情境,引入新课。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