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每日一练
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223期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26     编辑:新媒体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进行分析,以帮助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
A.实验研究
B.比较研究
C.相关研究
D.历史研究
1.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涉及对过去发生事件的了解和解释。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帮助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D项正确。A项:实验研究法是指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比较研究法是指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相关研究亦称“相关法”。是指通过应用相关系数,试图确定变量间关系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为写好毕业论文,小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观察内容和项目对小学三年级的几个学生个案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这种观察属于( )
A.间接观察
B.参与观察
C.结构观察
D.实验观察
2.C【解析】本题考查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观察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根据观察是否预先有严密的计划和程序,可以将观察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其中,结构性观察需要观察者事先确定观察样本和观察项目,并设计记录观察结果的指标。题干中描述的是结构性观察的特点。C项正确。A项:间接观察是观察者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考察研究对象活动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实验室中的观察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3.下列关于校本教研,说法错误的是( )
A.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中生成的教学研究
B.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课程的基础和前提
C.学生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D.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3.C【解析】本题考查对校本研究的理解。校本研究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不是学生。C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A、B、D三项:均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4.教育研究的特点是( )
A.客观性、可行性,创新性
B.规范性、指导性、反馈性
C.复杂性、综合性、主体性
D.多维性、过程性、发展性
4.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研究的特点。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验证性(可行性)、创新性、群众性、迟效性。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5.《人生七年》这部纪录片,于1964年开始记录14位英国的七岁儿童的生活,每隔7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会从14位参与者的生活中取材制成纪录片。从教育研究的角度,这属于( )
A.叙事研究
B.个案研究
C.行动研究
D.纵向研究
5.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含义。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A项正确。B项:个案研究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批被试进行重复的研究。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6.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 )
A.社会实践
B.活动和交往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6.B【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发展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其中,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7.某小学定期组织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辅相成的特色活动,如国旗下演讲。“劳动教育伴我成长”主题活动、实践教育活动、传统经典诵读、系列励志讲座等,这些活动的开展符合时代特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以上材料最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C.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原则
D.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7.A【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题干中的多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成长,在活动中践行,符合知行统一的原则。A项正确。B项: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以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8.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这种班级管理的方法属于( )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目标管理
D.民主管理
8.C【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体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题干描述的是班级目标管理的概念。C项正确。A项: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9.学生自发组织的足球运动小组属于( )
A.积极型正式组织
B.消极型正式组织
C.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D.消极型非正式组织
9.C【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的结构类型。班级组织结构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完成某一共同的目标,正式组织起来的人群集合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同一目标和特定功能的行为系统。非正式组织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组织有四种类型:(1)积极型;(2)娱乐型;(3)消极型;(4)破坏型。其中,积极型非正式组织,指的是这类非正式的组织的目标以及活动对正式组织的目标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题干中,学生自发组织的小组是属于非正式的组织,而足球运动小组产生的又是一种积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属于积极型非正式组织,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10.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领域的老师,张老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第一步应当是( )
A.明确目标
B.选择课题
C.确定方法
D.搜集资料
10.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科研的步骤。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根据不同的课题性质、任务和目标而有不同的形式(程序),但纵观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一般应包括选择课题、制定方案、搜集资料、进行实验和论证、撰写报告或研究论文、鉴定研究成果等基本程序(阶段)。其中,选择课题是教育科研的第一步。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

1.班级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旨在实现班级组织的公共目标,这是一种制度化的人际关系。我国中小学班级的正式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 )
A.班干部
B.小组长
C.小组一般成员
D.学生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小组
1.AB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中小学班级的正式组织层次。我国中小学班级的正式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全班工作负责的角色,即班干部;第二层是对小组工作负责的角色,即小组长;第三层是只对自身的任务负责的角色,即小组一般成员。因此,A、B、C三项正确。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

2.班级工作计划的构成要素包括( )
A.班级基本情况的分析
B.班级建设目标的拟定
C.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D.良好班风的形成
E.实施计划的检查和评估
2.ABCE【解析】本题考查班级工作计划。一个完整的班级工作计划,从形式上说包括标题、开头、正文、结尾、落款、评估和检查等部分;从内容上说,主要包括依据、目标和措施几个要素。(1)依据。制订班级工作计划的依据是多方面的,如上级指示规定、学校工作计划要求等,而最主要最直接的是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必须对班级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进行概括分析。(2)目标。目标是指在计划期限内班级各方面工作的预期结果,是班级工作计划的核心。它包括学校工作要求和本班工作目标。(3)措施。措施是指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方法和途径等,它是计划落实的基础和关键。班级工作计划是具体计划,必须有操作性。(4)评估和检查。班级工作计划涉及许多具体的、微观的方面,容易执行,也容易落空。目的。为确保班级工作计划能够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班级工作计划上应写上评估和检查的要求、方式、时间、责任人和奖惩办法。因此,A、B、C、E四项正确。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E。

3.老师想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在设计问卷时问题的表达应( )
A.尽量不使用否定式提问
B.避免情绪化和诱导性语言
C.多使用抽象概念或专业术语
D.在一句话中同时询问两个或多个问题
3.AB【解析】本题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问卷的设计遵循了几个原则:首先,问卷必须紧扣主题,每一道问题都应该忠实于模型;其次,问题的表达方式必须符合被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等特点,例如问题不宜过于学术化,也不应要求被访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来答题;此外,问题不宜过长。国外学者发现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在问卷中出现的顺序、正负不同影响的问题的交叉混乱都会影响答题的效果,所以问卷设计必须专业和细心,该项工作是后续工作的基础。A、B两项正确。C项:多使用抽象概念或专业术语错误,应避免学术化。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在一句话中应避免问题交叉出现,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

三、判断题

1.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
A.正确
B.错误
1.A【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故表述正确。

2.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组织好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 )
A.正确
B.错误
2.A【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意义。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层组织,中学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组织好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故表述正确。

3.文献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
A.正确
B.错误
3.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观察研究法。教育观察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题干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研究,属于教育观察研究法。故表述错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