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每日一练
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128期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22     编辑:新媒体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1月10日,教育部、全国妇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留守儿童将享受的优先待遇有(    )①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用餐需求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③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的需求④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能够就近走读入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D【解析】本题考查法规文件中有关留守儿童的规定。2013年1月10日,教育部、全国妇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留守儿童将享受的优先待遇有:“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用餐需求,优先解决好留守儿童在校吃饭问题。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求。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要充分考虑留守儿童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学校或教学点,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能够就近走读入学。”①②④正确。D项正确。A、B、C三项:均含有③。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    )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A.《教师法》

B.《高等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育法》

2.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规范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是具有最高法律权威的“母法”。该法律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D项正确。A项:《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法律保障。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高等教育法》是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的法规。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3.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    )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经济处罚

D.警告处分

3.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改造资金以(    )为主。

A.私有企业投入

B.国有企业投入

C.各类学校投入

D.各级政府投入

4.D【解析】本题考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改造资金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将(    )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A.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服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

C.服务人民

D.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6.某学校的实验室突发大火,化学老师在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该教师违背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    )

A.关心爱护学生

B.加强安全防范

C.坚持言行雅正

D.秉持公正诚信

6.B【解析】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加强安全防范”要求教师: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保护学生安全,防范事故风险;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    )为主管理的体制。

A.省级人民政府

B.地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地方人民政府

7.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中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的规定。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8.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并提出了具体的举措,其中不包括(    )

A.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B.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

C.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

D.推进教育信息化

8.A【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坚持立德树人。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中西部高校发展。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要稳定教育投入,优化投入结构,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A项说法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B、C、D三项:均属于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举措。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9.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按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    )

A.教师申诉制度

B.教师行政复议制度

C.教师行政诉讼制度

D.教师调解制度

9.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法》。《教师法》第八章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此为教师申诉制度。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0.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是(    )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10.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C项正确。A项: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型每题有2-5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请选出作答;每题4分。)

1.小学生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    )

A.智力定义差异

B.智力类型差异

C.智力发展水平差异

D.智力表现早晚差异

1.BCD【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智力差异的表现。学生智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表现早晚的差异;(3)结构上的差异,即为智力类型的差异。B、C、D三项正确。A项:智力指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智力的定义是不会有差异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C、D。

2.知觉的基本特征是(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ABCD【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1)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2)整体性,是指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3)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4)恒常性,是指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A、B、C、D四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

3.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即个体对自己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下列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关注自我的发展

B.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C.独立感和自由感强

D.自尊心强

3.ABCD【解析】本题考查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表现为:(1)关注自我的发展。(2)自我评价能力提高。(3)独立感和自由感强。(4)自信心强。(5)自尊心强。A、B、C、D四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

三、判断题(本题型需判断题干所述正确或错误,请选出作答;每题2分。)

1.性格受环境影响大,因此性格有好坏之分。(    )

A.正确

B.错误

1.A【解析】本题考查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的形成受社会和实践的影响较大,变化相对容易,可塑性较强。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道德评价含义,有好坏善恶之分。故表述正确。

2.我国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一种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选修课程。(    )

A.正确

B.错误

2.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在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做出了最新的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必修课程,而非选修课程。故表述错误。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健康生活三个方面。(    )

A.正确

B.错误

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2016年9月13日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故表述错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