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每日一练
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115期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19     编辑:新媒体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科书依据(    )编写,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济实用,保证质量。

A.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特点

B.国家建设发展需要

C.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

D.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

1.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教科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济实用,保证质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某地区初中教材编写小组邀请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任职的周某共同编写相关教材,但是被周某拒绝了。周某的做法(    )

A.正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B.错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为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提供帮助

C.正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以本职工作为主,不得同时担任其他职务

D.错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和教育工作相关的有益活动

2.A【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教科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济实用,保证质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周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此,不得参与教科书编写工作。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错误,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3.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B.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保将上级人民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用于义务教育

D.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不得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3.D【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D项表述错误,本题为选非题,D项正确。A项:《义务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义务教育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保将上级人民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用于义务教育”。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    )

A.负刑事责任

B.负行政责任

C.被开除

D.引咎辞职

4.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5.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我国根据宪法和(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教师法

C.中小学德育大纲

D.教育法

5.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议者和接班人。

A.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B.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C.科技研究和创新驱动

D.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

6.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修正版)》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    )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

D.讲文明礼貌

7.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修正)》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8.某学生因不服老师的当众批评,一气之下破坏多个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和课桌椅,给学校造成了财产上的巨大损失,对该学生的行为处理恰当的是(    )

A.立即开除该学生并追究赔偿

B.让该学生进行检讨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C.对该学生进行劝退并要求加倍赔偿

D.勒令退学,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

8.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题干中,某学生因不服老师的当众批评,一气之下破坏多个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和课桌椅,给学校造成了财产上的巨大损失,可以让该学生进行检讨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B项正确。A、C、D三项:《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教育应当增强受教育者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    )

A.思维能力

B.实践能力

C.自我管理能力

D.问题解决能力

9.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修正)》第一章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大。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1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优先发展。在党的十四大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此次大会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型每题有2-5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请选出作答;每题4分。)

1.某中学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初三年级各班“民主选差生”,当选者要向学校交500元押金,如当选者有违反校纪的情况,要么被没收押金,要么被勒令退学,该学校的行为违反了我国(    )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1.AB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修正)》第九条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年修正)》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年修订)》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第二十七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题干中,该中学的做法是对成绩暂时落后学生人格的侮辱,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收押金、没收押金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勒令退学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因此,A、B、C三项正确。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    )情况,并接受监督。

A.教育工作

B.教育经费预算

C.教育经费决算

D.就业水平

2.AB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和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接受监督。A、B、C三项正确。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

三、判断题(本题型需判断题干所述正确或错误,请选出作答;每题2分。)

1.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

A.正确

B.错误

1.B【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 规定【教育机构的权利】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故表述错误。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

A.正确

B.错误

2.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年修正)》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故表述错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