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教综
【人物宝典】皮亚杰,考点汇总来咯!
发布时间:2022-12-22     编辑:新媒体

皮亚杰

皮亚杰(1896~1980),日内瓦学派创始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


著  作

《发生认识论》《儿童的道德判断》《结构主义》


观  点

1.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1)图式

图式是指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2)同化

同化是指有机体在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3)顺应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4)平衡

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


2.心理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

3.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①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②“客体永久性”的形成;

③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

④延迟模仿的产生。

(2)前运算阶段(2~7岁)

①早期的信号功能

②自我中心性(中心化)

③不可逆运算

④不能够推断事实

⑤泛灵论

⑥不合逻辑的推理

⑦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⑧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①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

②可逆性。皮亚杰提出,在儿童思维发展的所有特征中最重要的是可逆性。

③守恒

④分类

⑤序列化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①命题之间的关系

②假设—演绎推理

③类比推理

④抽象逻辑思维

⑤可逆与补偿

⑥反思能力

⑦思维的灵活性

⑧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4.儿童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自我中心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规则对于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6~8岁)

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自律道德阶段)(8~10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是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同伴间的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道德开始由他律阶段进入自律阶段。


(4)公正阶段(10~1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公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

研究对象: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

结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



真题演练

1.单项选择:对于长短不等的小木棒,儿童能够按照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这时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您做对了吗?

请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吧~


答案:B【解析】序列化是指能够根据大小、体积、重量或其他的一些特性对一系列要素进行心理上的排序。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顺利完成排列大小的任务。例如,给他们长短不等的小木棒,他们能够按照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进行排序。

2.单项选择: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A.客体永恒性  

B.去自我中心性  

C.思维的可逆性  

D. 群集结构的形成

您做对了吗?

请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吧~


答案:B【解析】去自我中心性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