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 “ 亚圣” 之称, 并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著 作
孟子的教育思想散见在《孟子》各篇之中
观 点
1.孟子持“性善论”
孟子持“性善论”,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
孟子的扩充人所固有的善性的思想,蕴含着他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即教学活动要体现理性特点,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这一基本要求贯穿在他的整个教学思想中。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
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所谓的“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大丈夫”人格
在一般的人伦关系上,孟子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真题演练
1.单项选择: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 连在一起 使用的人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蔡元培
D. 朱熹
2.判断:孟子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扩充人固有的 “善性”的过程。( )
您做对了吗?
请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吧~
▼
答案:1. B 2.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