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 )。
A.分析 B.理解 C.评价 D.综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
选项A,分析是指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如一篇论文由几个部分构成)、关系的分析(如因果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的分析(如语法结构分析)。
选项B,理解是对知识的掌握,或将知识内在化和系统化。分三级水平:知识的转化或翻译;解释或阐明;推断。次目标:通过图解或举例说明一种抽象原理的能力;阅读音乐乐谱的能力;理解文学作品中措辞含义的能力;不同文字的翻译能力;解释地图、图表的能力;从图表所表达的信息中作出推断的能力。
选项C,评价,是指对所学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的内在标准(如材料内在组织的逻辑性)或外在标准(如材料对目标的适用性)评价。
选项D,综合,是指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包括三个水平:①用语言表达自己意见时表现的综合;②处理事物时表现的综合;③推演抽象关系时表现出的综合。综合目标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题干中,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的特点,进行具体应用,且含有创造的成分,是综合的具体表现。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2.“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应发展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指( )。
A.实战能力 B.创新能力 C.理性思维能力 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形式教育。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人的心灵是一个实体,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人的各种不同的官能进行训练。因此,教给学生很多知识既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对于教育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培养能力,特别是所谓的悟性和理性以及思维能力。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3.夸美纽斯提出直观理性教育,其依据是( )。
A.泛智论 B.感觉论 C.天赋论 D.善性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直观性教学思想。在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中,直观性原则是他极为强调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界事物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觉的跟前。”由于夸美纽斯的世界观受到16-17世纪的新自然哲学和经验主义的强烈影响。直观教学的主张就是以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的感觉论为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在培根看来,“感觉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原则突出地表现出这种感觉论的时代特色。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4.学生学习时用简洁的词语写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以及各观点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调节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成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选项A,精加工策略属于认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选项B,计划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
选项C,调节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遇到困难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选项D,组织策略属于认知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题干中,学生学习时用简洁的词语写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以及各观点之间的关系,是对知识关系的整理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属于组织策略。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5.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固有的特征来定,这种观点体现了( )。
A.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选项A,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选项B、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教育的目的。
选项C,文化是指一定社会民族的文化,它包括一定社会民族长期形成的共通的语言、知识、价值、信仰、习俗及其成员的行为范式、生活样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与持久性。
题干中,一个民族固有的特征是经过长期发展而积淀形成的,最终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