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
A.教育内容 B.教育手段 C.教育影响 D.教育方法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的三要素。学校教育的三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故答案选C正确。
选项A,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
选项B,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等。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等。
选项D,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
选项A、B、D皆为干扰选项,需排除。
题干中的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除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还有教育影响,故本题选C。
2.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
A选项,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B选项,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C选项,冲动型个体则常常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速度而非精度,通常能够很快地检验假设,但常常容易出错。
D选项,沉思型个体在问题解决时常常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先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精度而非速度。
题干中描述的是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应为冲动型的认知风格。因此,本题选C。
3.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问题是( )。
A.学生的智力开发 B.教师的教学活动
C.学生的学习活动 D.学生的心理健康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选项A,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没有包括在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选项B,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教学过程。
选项C,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选项D,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包括人格教育、情绪教育、自我意识教育和个性教育。
题干中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核心问题应是学习过程,故本题选C。
4.桑代克提出众多学习律,其中描述动机的是( )。
A.效果律 B.准备律 C.练习律 D.同化律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选项A,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选项B,准备律是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因此,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这就是所谓的准备律。换言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与他是否自己做好准备有关。在桑代克体系中,动机被看做是一种在特定时刻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特定准备方式。
选项C,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选项D,同化律或称“类推”的原则。当有机体对新的刺激情境作出反应时。这种反应是与他在以往类似情景中习得的反应相类似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迁移的原理,后来的一些行为主义者把它称为刺激泛化,桑代克由此提出“共同要素论”。
题干中提到的是描述动机的定律,即准备律。故本题选B。
5.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校教育制度的有( )。
A.网络教育 B.学前教育 C.继续教育 D.成人教育
5.【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选项A,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支撑下,以学习者的自主建构为中心的活动,它突出网络教育的环境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网络教育的自主建构特征。
选项B,学前教育其机构是幼儿园,招收3~6岁幼儿。任务是使幼儿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发展,为接受小学教育作好准备。
选项C,继续教育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
选项D,成人教育由各种成人初等学校(文化补习学校、识字班)、中等学校(电视中专、函授中专、职工中专)、成人高等学校(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函授大学、自修大学)组成,向成人实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补偿教育和中等、高等专门教育。此外,还有为各种目的而设立的成人学校或短训班,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题干中强调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校教育制度,故本题选ACD。
6.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 )。
A.认识能力 B.情感能力 C.意志力 D.个性品质
6.【答案】ABCD。
本题考查教师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一般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心理品质。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可以归纳为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
选项A,认知品质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机制和水平的人格特征因素,是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最基本的成分。
选项B,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属于心理过程。
选项C,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属于心理过程,
选项D,个性品质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是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居于心理素质的核心地位。
题干中强调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选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