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模拟题
教招考试教综模拟题
发布时间:2023-05-06     编辑:新媒体

一、单选题

1.“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说明了( )对教育的影响。

A.老师 B.教学方法 C.父母 D.环境

2.老师采取画小星星,贴笑脸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3.教师以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学生,是教师职业倦怠中( )的表现。

A.情绪衰竭 B.去人性化 C.成就感低 D.自我效能感低

4.道德情感体验的表现形式分为直觉情感体验,想象情感体验和伦理情感体验,下列属于伦理情感体验的是( )。

A.歹徒持刀伤人,奋不顾身与之搏斗。 B.周恩来同志受广大人民的热爱

C.爱国主义情感 D.以上都不是

5.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赶时髦,这在心理学上叫做( )。

A.晕轮效应 B.从众 C.模仿 D.服从

6.小王花了十分钟把《静夜思》背下了,再读了五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

A.深度加工 B.运用记忆术 C.适当过度学习 D.合理进行复习

7.某教师经常公开向学生说:“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好好读书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可以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可以使人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所以,我强调读书是为了自己。”该教师的这种观点,违反了我国依法治教的哪项基本原则( )。

A.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

B.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C.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

D.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8.在家里听到远处传来的火车声和家人的谈话声,明明家人谈话的声音要大于远处的火车声,但你仍然认为远处的火车声音更大,这是知觉的( )在起作用。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下列哪种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

A.动作记忆 B.词语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0.某生害怕上课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后排并趴在桌子上时,不容易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的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11.我国的武术动作教学中,不仅有教练员的动作示范,而且每一个基本动作往往有一个形象的名称,如:太极拳中有“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名称对动作技能的促进作用是( )。

A.便于语言编码

B.便于动作形象编码

C.提高学习兴趣

D.便于言语和形象双重编码

12.项羽在鸿门宴中没有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最后落得了英雄末路,乌江自刎的下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项羽最需要培养的意志品质是( )。

A.自制性 B.果断性 C.自觉性 D.坚韧性

13.甲在看书时喜欢做摘抄,乙在看书时喜欢将内容以图表的方式画出来。下面对二者的认知结构的正确描述是:( )。

A.甲具有更具体、更完整的认知结构

B.乙具有更具体、更完整的认知结构

C.二者的认知结构的具体性和完整性水平是相同的

D.二者的认知结构中具有不同类型的信息

14.外语课上,曾老师让教室的光线柔和,提供舒适的桌椅并排成半圆形。曾老师受过演剧和心理学的训练,能够运用姿势和语调并借助选定的音乐使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以此来进行愉快而不疲乏的外语学习。曾老师使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模式。

A.范例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暗示教学 D.发现教学

15.在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时,教师可能会因为对学生的总体印象影响到对论文的评价。这种现象被称为( )。

A.破窗效应 B.短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鲶鱼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注意的分配的是( )。

A.教师上课关注每位学生 B.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

C.学生上课时被室外的喧闹声吸引到 D.阅读时“一目十行”

2.一天王虎和同学发生了矛盾,班主任李老师批评了王虎后,并把他的母亲请来在办公室进行了交流。第二天,王虎又与别班同学发生了打架事件,李老师非常生气,把王虎请出教室。王虎说都怪你把我妈妈找来,他打我,我就去打别人,李老师在事后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王虎的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平时有他的母亲管着他的学习,他的母亲脾气比较暴躁。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 )。

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B.尊重、信任学生

C.要了解研究学生 D.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3.因为想要顺利通过考试,所以学生会上课专心听讲,下课主动完成作业,并且去看之前不想看的辅导材料,甚至生病了还坚持学习。由此可以判断出学习动机的功能有( )。

A.激活 B.定向 C.维持 D.调节

4.以下行为能提高中小学生合作意识的是( )。

A.学生自己组织班级班会活动

B.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小组展示的机会

C.组织集体体育活动和竞赛

D.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排队

5.李老师在做班主任期间,在家校联系中除了平时和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外,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到个别学生家里家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还给家长讲一些教育学生的知识,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规定,李老师的行为( )。

A.凸显了爱岗敬业精神 B.体现了严谨治学的要求

C.符合为人师表的要求 D.符合关爱学生的要求

6.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哪里?( )

A.不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B.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C.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作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

D.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

7.以下几种现象中,能够典型表现“注意的集中性”的是( )。

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一目十行”

C.学习英语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

D.“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判断题

1.《学记》中的“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

3.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

4.在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

5.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

6.能再现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未必能再现。( )

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

8.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

9.知识再认是知识巩固的起点,在知识巩固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

10.分组教学中的外部分组指的是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

四、简答题

1.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2.在教学应用中,教师应该如何把握不随意注意的规律。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案例分析题

1.在一节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首先导入本次班会的主题:“每天清扫,清扫的是什么?”然后联系上周全校教工在本班教室开会时教室卫生的不良情况,让上周末打扫卫生的三名同学陈述未搞卫生理由。学生陈述完理由之后,教师让全体学生谈体会、想法或感言。五分钟后,教师感言:感言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感言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比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比矣。”教师问学生:这些话与清扫卫生有何联系?学生深思熟虑后谈出了自觉、责任心、人品、氛围、习惯养成等观点。教师顺势引导到《边城》中的翠翠,进一步谈启发与感受,最后归纳:每天清扫,清扫的其实是心灵。

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总结出上好主题班会课的基本要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