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每日一练
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379期答案
发布时间:2024-03-27     编辑:新媒体

1.关于教育的起源,(    )强调教育存在于动物界,(    )强调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A.心理起源说;生物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生物起源说

1.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强调教育存在于动物界,心理起源说强调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故本题答案为B。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指教育过程和生产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联系和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下句子体现的观点割裂了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关系的是(    )

A.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B.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C.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D【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解。D选项的意思是:脑力劳动的人统治人,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统治。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这句话割裂了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故本题选D。

3.朱熹说道:“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远者大者。”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D【解析】本题考查朱熹的教学原则。朱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踱等”。并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欺,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他注解《论语》“譬如为山”时指出:“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三,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在读书上,就是读通了一本书后再去读另一本书;体现在读一本书上,就是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来读。总而言之,“未明于前,勿求于后”。朱熹循序渐进的读书原则,主要是强调学习要有踏实的作风,追求扎扎实实的效果,但也有过于呆板的地方。故本题答案为D。

4.“他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最重要的条件,而且教育应尽可能地把儿童从恶劣的社会影响下挽救出来,而自然界和劳动就是进行这种教育的要素。”材料中的“他”是指(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乌申斯基

D.裴斯泰洛齐

4.A【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观点。《爱弥儿》的描述中,卢梭认为,“为了使社会摆脱灾难和恶习,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最重要的条件,而且教育应该尽可能地把儿童从恶劣的社会影响下挽救出来。自然界和劳动就是进行这种教育的要素。”题干属于卢梭观点,其他选项与题干符合。故本题答案为A

5.杜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五阶段模式,其中(    )阶段的任务是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

A.暗示

B.推理

C.理智化

D.假设

5.C【解析】本题考查杜威的解决问题五阶段。美国教育家杜威将问题解决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 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 (2) 理智化: 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3)假设:提出种种假设问题; (4) 推理: 连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 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 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故本题答案为C。

6.英国看重涵养文化,陶冶品行及形成智能的训练,有鲜明的绅士教育遗风,我国在价值观上重视群体和谐,强调以民为本,崇尚仁义道德,这说明(    )

A.文化融合制约教育的发展与规格

B.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C.文化传统制约教育传统的特性

D.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的背景与模式

6.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制约。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文化传统越久,对教育传统变革的制约性越大。从世界上看,美国教育在于培养能适应“民主社会”要求的理想公民,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英国看重涵养文化、陶冶品行及形成智能的训练,有明显的绅士教育的遗风;法国注重造就才能出众的精英;德国注重培养以国家为重的公民。教育传统上这些差异都与各国的文化传统紧密相关。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如在价值观念上,重视群体和谐,强调以民为本,注重政治至上,崇尚仁义道德,追求功成名就;在思维方式上,重直觉思维与经验体悟,轻理论概括与逻辑推演;重宏观思维与整体协调,轻微观分析与个体差异。我国的文化传统既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也具有很强的封闭性,既具有许多积极的内涵,也具有不少消极的因素。正是受这些文化传统的影响,使我国传统的教育价值取向呈现出重德轻体、师道尊严、读书做官等取向,在教育的思维方式上也显示出重演绎轻归纳、重既定知识的接受,轻创造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等特征。我们今天在教育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追根溯源都与文化传统中的消极因素有一定关系。正确认识文化传统对教育传统的制约关系,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故正确答案为C。

7.“人的生命并没有遵循事先决定的路线,事实上自然只是使人走完了一半,另一半尚待人自身去完成。”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    )特点。

A.能动性

B.未完成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的特点包括未完成性和能动性。其中,人的未完成性是指人是未完成的动物。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不仅处于未完成状态,而且处于未成熟状态。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未成熟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题干显示自然只是赋予人自然属性,人一出生还不是文化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至于能否变成人、将变成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不确定的事情,是尚待人自身去完成的事情。因此体现了人发展的未完成性。故本题答案为B。

8.“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表明(    )。

A.不同的教育使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B.文化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

C.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8.A【解析】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及其作用。题干语出《荀子%劝学》。指人一生下来啼哭声都一样,长大以后却有了不同的习惯,这是所受教育不同的结果。说明不同的教育会使人们变得有差异。故本题选A

9.学习活动中的(    )被苏霍林斯基称为“美育中的精灵”。

A.协调性

B.激励性

C.形象性

D.创造性

9.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内容。创造性被苏霍林斯基称为“美育中的精灵”故正确答案为D。

10.教育目的从其(    )分类,可分为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A.作用的特点

B.所含要求的特点

C.体现的范围

D.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

10.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类型。教育目的从其作用的特点看,分为价值性和功能性;从其要求的特点看,分为终极性和发展性;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分为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从其体现的范围看,分为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故本题答案为D。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