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是教育学的常见考点知识之一,下面将广东省各地市近年来有关教学方法的考试试题收集汇总,供大家进行测评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使班级,或小组每个成员参与进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取长补短,提高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 )。
A.读书指导法 B.参观法 C.讨论法 D.谈话法
1.【答案】C。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优缺点: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但是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在高年级运用较多。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参观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题干表述的是讨论法的涵义,故答案选择C。
2.课堂上赵老师根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进行回答,以达到巩固和检查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谈话法 C.研究法 D.讨论法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的区分。B项,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指师生之间通过展开一系列问题对话来传授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它可分为用于巩固知识的复习谈话和用于传授新知识的启发谈话两种。该方法的区分关键是教师问,学生答。题干中赵老师根据学过的内容提问,学生经过回忆回答,体现了巩固知识的复习谈话,因此谈话法与题意相符,该题选B。
A选项,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强调的是使用仪器和设备,学生做教师指导。该方法的区分关键是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操作,题干没有体现该方法的特点,排除。
C选项,研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题干没有体现该方法的特点,排除。
D项为易混淆选项,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区分关键是教师指导,学生探讨、辩论等,强调的是“生生之间”的集思广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该题选B。
3.小新是师范院校教学系大四的一名学生,小新把大学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上,这属于(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对比作业法 D.实习作业法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A选项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该方法更侧重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与题干不符,排除。B选项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C选项对比作业法为干扰选项,D选项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故答案选择D。
4.课堂上,张老师讲授葫芦藓时,先让同学们观察葫芦藓的标本,然后指出:“这种植物个体很小,肉眼不易看清,让我们用放大的挂图来观察吧。”从而增强学生对葫芦藓的真实感。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示法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分析题干可知,教师是通过播放葫芦藓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该植物,增强对葫芦藓的认识,重在通过学生的观察来学习。选项A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选项B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选项C作业法,作业是在学生对知识基本理解后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作业和练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有利于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选项D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通过分析4个选项可知,选项ABC重在强调通过学生动手做,不符合题干描述,选项D演示法强调学生观看,符合题干的描述,故本题答案选D。
5.在教学过程中,夏老师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并加以说明论证。夏老师采用的这种讲授方式为( )。
A.讲述 B.讲解 C.讲读 D.讲演
5.【答案】B。解析:A项,讲述指教师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对教学内容作系统叙述和形象描绘的一种讲授方式。一般在人文学科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又分为科学性讲述和艺术性讲述。B项,讲解指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论证的一种讲授方式。一般在自然学科教学中运用较多。C项,讲读指教师把讲述、讲解同阅读教材有机结合,讲、读、练、思相结合的一种讲授方式。一般用于语文、外语教学中,也可用于数理化学科教学。D项,讲演指以教师的学说或报告的形式在较长的时间里系统地讲授教材内容,条分缕析,广征博引,科学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讲授方式。因为讲演时间长、知识面涉及广、难度大,主要运用于大学教学中,中小学中较少运用。题干中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属于讲解。故本题选B。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有( )。
A.给学生示范实验操作的步骤 B.让学生观看相关教学图片
C.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D.指导学生操作实验仪器
1.【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演示法是指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A和B选项属于演示法,老师给学生展示教具或做实验,学生观察;C选项属于参观法;而D选项属于实验法,属于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故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择ABC。
2.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的行为分为主教行为、助教行为、管理行为等。下列选项中,属于主教行为的有( )。
A.对话行为 B.阅读指导 C.有效的课堂交流 D.活动指导
2.【答案】ABD。解析: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的行为分为主教行为、助教行为与管理行为等。主教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发生的主要行为,包括呈示、对话与指导;助教行为是指为使主要教学行为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中发生的教师行为,它是以学生或具体的教学情境为定向的,包括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等四个方面;管理行为是指为教学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主要包括课堂规则等四个方面。故答案选择ABD。
3.参观法的基本定义是根据教学任务,并紧密配合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的一定场所进行直接的观察、调查、研究等,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的方法。关于贯彻参观法的原则要求是( )。
A.做好参观的准备工作 B.加强参观的过程管理
C.增加参观过程中的严肃性 D.及时总结参观收获
3.【答案】ABD。解析:运用的参观法要求包括:(1)做好参观的准备;(2)参观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3)参观后及时总结。C项表述有误,应该保证参观过程中的组织性和目的性,保证参观的效度,而不是严肃性,故本题选ABD。
4.新教师肖老师咨询颇具教学经验的季老师,如何在课堂中使用讲授策略,则下列建议恰当的有( )。
A.避免讲授时间太长
B.避免短时间内呈现过多的新知识
C.尽可能多的使用日常生活词汇
D.尽可能使用短句子,避免说话带口头禅和多余语气助词
4.【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讲授策略的运用。讲授策略的错误表现有:(1)过短的时间内呈现了许多的新知识;(2)讲授时间太长,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3)讲授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4)讲授不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对学生的知识准备作想当然假设;(5)讲授时没有激起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给教师的建议有:(1)语义准确,词语恰当,语速适中;(2)教师要适时、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词汇,避免使用日常生活词汇;(3)讲授时尽量使用短句子,戒除说话带口头禅和多余语气助词的不良习惯。结合选项,ABD正确,C错误。故本题选ABD。
5.杨老师在运用讲授策略进行教学时,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有( )。
A.讲授内容有组织性、逻辑性
B.过短的时间内呈现过多的新知识
C.讲授过程中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D.讲授时没有激发起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
5.【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讲授法。题干询问运用讲授法不恰当的选项,B选项,过短的时间呈现过多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和理解;D选项,讲授时没有激发起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就不能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结合,不利于学生掌握新学的知识。因此选BD。A选项讲授内容有组织性,逻辑性以及C选项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做法恰当,所以不选。